当前位置: > 华宇登录 > 正文 正文

华宇娱乐线路_上当稿、年入不到20万:中国青年

为连续领会青年创作者的生计状态,探寻他们生长路径和生长趋势,为中国影视工业化建设留下一些可供回首的资料,《2019-2020中国影视行业青年创作者生态观察讲述》应运而生。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 华语国际编剧节(ID:huayuguojibianjujie),作者:凡影,题图来自:《黄金时代》剧照


若何讲好一个故事,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影视行业越来越主要的事。相较于导演、演员这类高光职业,作为故事创作焦点的编剧群体却经常显得过于低调。而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青年编剧,他们既是未来的中坚,又尚青涩,他们盼望被关注、被辅助,盼望获得认可和乐成。


更好地培育青年创作者人才、促成行业与青年创作者之间的优越相同,已经成为中国影戏工业化探索历程中的行业共识。


2019年终,华语国际编剧节团结北京影戏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央、凡影·画外hoWide于2019年终配合提议青年编剧生态观察。


我们将此次调研的“青年编剧”界说为“1979年(含)至1999年(含),岁数在20-40岁之间,至少拥有一部完整署名作品(包罗院线影戏、网络影戏、台播剧、网播剧等),现在仍在从事编剧事情的青年人。”


在此基础上,我们一对一推送发出220份问卷,收回208份有用调研效果,最终形成这份沉甸甸的讲述。


从讲述中我们看到,这批受访的年轻人,或意气风发或沉稳蕴藉。从数据中一窥他们的欢喜与焦虑,他们的前路和期待,他们渐趋成熟的思索以及丰满厚实的心里……


就在这份讲述即将成稿付梓之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作。各行各业都收到了差别水平的打击,影视行业尤甚——影片撤档、剧组停机、影院关门,每个从业者似乎都忧心忡忡。那么疫情的打击,对青年编剧们有什么影响?他们的心态又会发生什么改变?通过弥补问卷,这份讲述也会给出谜底。


讲述共分六部门(注:文中图表如未特殊注明,样本量均为208):


  • 第一部门:受访编剧群像——他们是谁?

  • 第二部门:作为编剧,他们的从业状态若何?

  • 第三部门:他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或逆境?

  • 第四部门:他们若何看待中国影视产业?

  • 第五部门:新冠疫情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影响?

  • 第六部门:事业之外,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第一部门:受访编剧群像——他们是谁?


  • 多在25-36岁之间

  • 近八成人从事编剧事情六年以内

  • 84%的受访编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

  • 13%有外洋留学履历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尽可能的触及了行业内大多数相符条件的青年编剧。编剧是影视行业中较少存在性别和岁数壁垒的工种。此次受访的208位青年编剧多在1995年(25岁)-1984年(36岁)之间,平均岁数30岁,且男女比例基本相当。





此次受访编剧中近八成人专职从事剧本撰写事情都在六年以内,资历尚浅。



但跨越六成入行一两年就有了自己第一部署名(包罗已签约的、已制作完成或正在制作的)作品(含影戏、电视剧、网络影戏和网剧等),这和我们上次调研的漫衍趋势基本一致。可以说,这批青年编剧的整体能力和素质都处于较高的水平。



编剧作为说故事的人,不仅要具备高明的剧作能力,深谙视听语言,还要拥有深挚的知识贮备和壮大的学习能力。


84%的受访编剧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时近半数受访者曾在全日制高等院校接受过相关专业教育(戏剧影视文学),其他受访者的最高学历也多为文科类专业。




受访编剧的最高学历所学专业中,以戏剧影视文学(27%)为主的文科类学科占绝大多数,跨越80%。同时,我们也发现,另有不少诸如建筑学、医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等靠山的人走进这一行。编剧学科靠山的多样化,一定水平上有利于多类型、多题材行业剧的开拓。



仅就受访者的最高学历结业院校来看,北京影戏学院是编剧的最大输出地,其次是中央戏剧学院与中国传媒大学。此前两次青年创作者生态观察中,北京影戏学院亦是编剧、导演等影视文创行业创作者输出最多的院校,无愧为中国影视人才的摇篮。



当问及这些受访者什么时刻决议成为职业编剧时,选择“23岁以后”的人占了54%。基本可以以为,跨越一半的人在大学结业以后,确定了现在的职业偏向。



在成为职业编剧之前,约七成受访编剧都是影视或文学相关的从业者或学生,大多是“圈内”生长,专业相关性和事情领域相对聚焦。



此次受访的208位编剧大多是在中国本土接受高等教育,其中只有13%的编剧有外洋修业履历,而选择外洋留学的小部门人则多是希望借之接触差别的培育系统,也大多没有留在外洋生长的设计。




有编剧示意,华人导演在外洋生长或另有机遇崭露头角,而编剧所面临的文化隔膜似乎很难通过剧作消弭,要想融入主流群体、创作出知足外洋观众需求作品的难度极高。反观拥有巨量观众且日益增长的海内影视市场,恐怕是更合适他们的所在。


这些曾经留学外洋的编剧中有跨越五成的人以为,外洋学习履历极大地坦荡了视野,有助于自己在海内的生长。



但也有人以为,外洋学习履历对于做编剧“没有太大辅助”,稀奇是“海归”编剧在海内资源和人脉方面略显不足,反不如本土编剧有更多机遇。


第二部门:他们作为编剧的从业状态若何?


  • 58%的受访编剧依旧是自力编剧

  • 71%的受访编剧通过先生或同伙先容来接触项目

  • 50%的受访编剧未来思量转向导演或制片人

  • 43%的受访编剧处于连续焦虑状态

  • 乐成的编剧必须拥有行业的认可和对应的人脉


作为行业资历不深的青年编剧,有七成受访者都是经由先生或同伙的先容来获得项目机遇的。要想只靠作品语言,难度似乎高了一些。除了自动投稿、自我展示,行业内的“关系”和“人脉”是极为主要的接触项目的渠道。


或许也是由于年轻,近六成的受访编剧还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加入经纪公司、制片公司或是编剧事情室。



大多数人平均每年接一到两个剧本项目,能够同时推进的项目数也大要在两个左右,而且一样平常是一个项目快收尾时才接入新项目,很难同时应付多个项目。




意料之中,能同时推进四个及四个以上项目的受访编剧基本上都拥有自己的事情室或团队。在有用的分工协作下,同时操作多个项目成为可能。



“被认可”是多数受访编剧心中“乐成编剧”的权衡尺度。同时也有不少受访编剧示意,“写出有价值、经得起时间磨练的作品”才算是乐成的编剧。



在两次编剧调研中,“收入”在权衡编剧乐成尺度中都被排在了后位。对于青年编剧来说,获得业内外的认可才是他们现在最为迫切需求。


和其他行业一样,新入行的年轻人收入不会太高。受访编剧上一年的税后年收入普遍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下,这个比例跨越七成。



同时,仅有7%受访编剧对收入明确示意“满足”。而在2018年的调研中,示意“满足”的受访编剧占17%,整体的收入满足度有显著下降。



许多受访编剧示意,已往一年行业整体不太景气,加上一个项目要做1-2年,得手的收入算下来并不多。


收入较高的多是入行多年的资深编剧。208位受访者中,上年度收入过百万的有11位,其中10位的从业年限跨越7年,另一位也在编剧行业待了四年以上,这11位高收入编剧大多拥有自己的事情室或公司。




跨越七成的受访编剧示意,最近两年受到市场缩短、资源退潮的影响,项目数和收入都有所下降。



通过交织对比也可以发现,受到打击最大的照样自力编剧们。自力个体获取收益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相对较弱。



没有合适的项目自然是编剧们最忧郁的事情。此外有受访编剧称,职业生涯中感应最难题的时刻,是在遇到不靠谱的甲方并试图维权时,自身能力不及,行业内也缺少响应的辅助,深感无助之余又无力改变,难免对行业生出失望。


同时,项目迟迟不能落地或者烂尾、资金短缺、互助方专业度欠缺等,也会消磨掉一些青年编剧的信心,成为其职业生涯中的难题时期。



当被问及“未来是否会向制片人、导演等岗位生长”时,半数的受访编剧给出了一定的谜底,而这群人中,男性略多于女性。





对此有编剧示意,想转行做导演其实是希望能对自己的作品多一些主导权。


焦虑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普遍状态之一,甚至多看两眼微信同伙圈,都可能由于别人“看起来”全都过得很好而倍感压力。



介入调研的青年编剧们除了为小我私家生计发愁,另有许多焦虑于没有项目、没有资金、创作瓶颈等。



许多时刻,平台或制片方会优先思量有代表作品的成熟编剧,初出茅庐的新人相对机遇就少,这也成为一些年轻创作者的焦虑泉源。


经由交织对比,可以显著看到单打独斗的编剧们往往存在着更大水平的焦虑,生计的压力、维权的难题等都让他们的生涯颇为艰辛。



同时我们也发现,有自己的事情室或公司的编剧也有着较为普遍的焦虑感。他们不只肩负项目压力,另有维持团队生计的压力。


延续对于青年编剧小我私家状态的关注,调研还收集了他们对于自身状态的满足度数据。受访编剧对自己身体状态的满足水平普遍较低,对精神状态的满足水平相对较高。



第三部门:他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 59%的受访者以为作品最主要的价值是“观众口碑”

  • 92%的受访者以为编剧最主要的焦点能力是讲好故事

  • 自力编剧最需要财政、法务问题的支持

  • 75%的受访编剧称曾上当稿


谈及自己作品最主要的价值时,跨越半数的编剧把“观众口碑”“业内的一定和声誉”以及“自我艺术追求的实现”放在了前三位,“名利”反而不是他们稀奇在意的问题,这与他们在判断“乐成编剧”时的选择异常一致。



有编剧明确示意,只要写出一两部受到观众和业界一定的作品,自然能收得名利,然则“不能为了名利而创作,那就是舍本逐末。”


值得注意的是,只管投资方和项目方经常会对创作给出种种的意见,但他们的满足水平却是受访编剧们相对较少思量的因素。


开篇我们就强调,讲好一个故事变得越来越主要。跨越九成的受访编剧以为,“讲故事的能力”是编剧的焦点手艺。有编剧稀奇强调了讲故事的能力中“逻辑能力”的主要性,以为不少故事缺乏基本的逻辑。



也有受访者提出,编剧更应该具备的是“保持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的能力”,对照受访者们对身体状态不甚满足的回覆,保持身心健康也逐渐成为编剧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那么青年编剧若何看待自己的作品和观众之间的关系?跨越七成的受访编剧示意,会起劲平衡自我表达和民众之间的需求。



不外,编剧交付的作品是剧本,而触达观众的是经由再创作的影视作品。进入现实创作历程后,左右创作偏向的往往是投资方意见,或者是手艺实现难度。对此,有编剧也无奈的示意“甲方要求什么,我就创作什么。”


谈及事情中最需要什么样的辅助时,跨越四成的受访编剧以为最需要资金方面的辅助。另有编剧称,需要“更多的项目泉源渠道”和“对创作的主导权”,更有人直呼“来个真正懂行的团队吧!”



通过交织对比可以发现,单打独斗的编剧对“财政、法务”方面的需求最为迫切,而已经拥有自己事情室或公司的编剧,更看重“团队的高效协作”。



在法务方面提到最多的是被“骗稿”(如剧本被接纳但无署名,被盗用创意纲领或焦点情节等),受访青年编剧中有过这一履历的比例高达75%,且近半数是入行不到三年的新手编剧。



通过进一步比对,有“上当稿”履历的年轻人中,近七成是自力编剧。当被问及上当后怎么办时,大多数编剧示意很难维权,业内缺乏有用的保障手段和维权支持,要证实创意纲领或者相关内容的版权归属本就不易,还要花费自己的时间精神,一样平常只能“认倒霉”。


对于互助的制片方,跨越半数受访编剧最看重双方“对创作的明白和熟悉是否一致”的特质。而在互助历程中,受访编剧最体贴的问题集中在“项目是否能落地”以及“制片方是否专业”上。



在谈及整个编剧行业面临的主要逆境的时刻,大多数受访编剧的意见集中在“制片方专业度乱七八糟”以及“行业缺乏评判尺度和订价系统”上。



有编剧以为,可供优异的编剧和推动好作品问世的制片方之间相同联系的渠道太少了,“千里马找到伯乐,伯乐相中千里马,全靠缘分。”


访谈中我们也发现,政策、市场等外部环境快速转变的同时缺乏响应的明白和解读,也是受访编剧们遇到的逆境之一。


第四部门:他们若何看待中国影视产业?


  • 对摄影剪辑等手艺岗位专业度认可最高

  • 对制片人、编剧等岗位专业度认可最低

  • 55%受访编剧以为行业缺乏从业者培育机构

  • 中国观众基数大,市场空间广,持乐观态度


作为行业的中坚力量,青年编剧对于中国影视产业的看法也是我们重点领会的内容。在评价影视产业从业者的专业度时,受访编剧对“摄影”“剪辑”“视效”等偏手艺工种的专业水平较为认可。



然则,对于制片人、编剧等岗位的专业度认可度不高。有编剧示意,这与这些岗位缺乏明确的判断尺度有关。


跨越一半的受访编剧以为,中国影视产业最缺乏的专业支持是从业者培育机构,除了北电、中戏这类为数不多的专业高校,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或学习渠道。



谈及中国影视产业生长的优势,受访编剧普遍认同,相比外洋成熟市场,中国影视产业的优势是“人多”,足够大的观众基数让种种类型的创作都有生计和生长的空间。也有人就此示意,正是由于“市场没有彻底成熟”,才更有利于创作者举行种种实验。



但加倍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化系统不完善、缺乏行业尺度以及缺乏人才培训系统,成为受访编剧印象中制约中国影视产业生长的最主要问题。



另有受访编剧从审美角度提出了差别的看法。有的以为“观众的审美提高了”,但创作者难以在短期内从创作上与之匹配,另有的则以为岂论观众照样创作者都存在“审美的单和谐视野的狭隘”,阻碍了产业生长。


只管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和疑虑,大多数受访编剧对中国影视行业的整体生长趋势依旧持乐观态度。



不外,相比去年的调研,持乐观态度的受访编剧比例从73%下降到65%,这似乎也从某个侧面印证了上一年行业收缩、资源退潮带来的影响(本次数据接纳截止日:2020.1.15)


第五部门:新冠肺炎疫情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影响?


  • 71%的受访者的项目受到差别水平的影响

  • 19%的受访者示意2020年的收入不会受影响

  • 29%的受访者示意对2020年影视行业生长持乐观态度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作之后,我们又对介入调研的青年编剧,弥补了对疫情相关影响情形的观察问卷。


在疫情暴发之前,介入弥补答卷的109位青年编剧中的大部门都有正在创作开发中的项目,比例到达61%,22%的编剧处于暂时没有项目的状态。13%的编剧的项目在筹备阶段。


(样本量109)


其中85位受访编剧示意正在举行的项目受到疫情差别水平的影响。但相对青年导演的调研,编剧们转移到线上相同的事情项目比例更高,占61%。


(样本量109)


受到疫情的影响,有45%的受访青年编剧明确示意2020年度收入将会有差别水平的削减,19%的人则示意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对于收入不高的青年编剧来说,未来生计压力会更大一些。


(样本量109)


当被问及是否思量疫情相关题材的创作的时刻,其中62%的受访编剧示意会思量,也有38%的编剧明确示意,不会举行相关创作。有编剧说“创作是需要沉淀的”,暂时照样聚焦在自己善于的题材和内容上。


(样本量109)


介入弥补调研的109位编剧中,对2020年中国影视行业整体生长持乐观态度的比例为29%(这一比例显著低于上文中对整体行业生长趋势持乐观态度的比例),跨越四成人以为欠好不坏。


(样本量109)


有编剧示意,减产是一定的,而且行业也会面临一段时间的难题期。相比之下,编剧已经算是整个影视行业中受疫情影响最小的工种。虽然整个行业停摆,委托项目会削减,然则这段时间正好可以停下来,好好思索和沉淀自己,或者把现有的作品打磨的加倍成熟。整体看行业生长,照样很有信心。


第六部门:事业之外,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 绝大多数生涯在大陆一二线都会

  • 喜欢下昼和晚上事情

  • 九成编剧天天睡6小时以上

  • 跨越一半的人不喜欢磨炼


那么受访青年编剧们除了“编剧”这个身份,一样平常生涯若何呢?


从创作时段来看,多数受访者的事情时间是在下昼或者晚上,而“家”是最主要的创作场所。




52%的受访者家人都很支持他们的编剧事业,而明确示意“不支持”的比例也有14%,不支持的缘故原由主要集中在“以为编剧事情收入不稳固”、未来生长偏向不明确以及缺乏社会保障和体制保障等。



小我私家起居方面,近九成的编剧能够保障天天6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但只有约半数的人可以做到定时用饭。




不仅如此,有跨越一半的人示意平时很少磨炼身体。看来只有睡眠获得基本保障,青年编剧们简直需要多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了。



受访编剧在评估自我的性格时,有45%的人以为自己偏内向。



从兴趣来看,大多数人钟情于看影戏和念书,这样的谜底并不令人意外。相比2018年的调研,热爱打游戏选项的比例(16%)显著降低,2018年的这一数字靠近三分之一。



除了我们提供的常见选项,另有编剧示意喜欢做饭、做手工、睡觉或“撸猫”等,看起来都异常适合在家办公的人。


我们照例请人人列出了自己的喜欢名单,看看这些年轻人心里都爱着哪些作品和背后的人。


近五年最受人人喜欢的影戏里,《我不是药神》《小丑》《寄生虫》荣登前三位,三部作品的故事简直都广受好评。



《琅琊榜》《都挺好》《致命女人》则是受访编剧选出的近五年最喜欢的电视剧前三名,《琅琊榜》作为2015年的电视剧,相比《都挺好》和调研时代热播的美剧《致命女人》,显然是获得了众多青年编剧的偏心。



芦苇以20%的高票,当选为受访者们最喜好的编剧。高满堂、刘和同等资深编剧同样排在前线。



陈凯歌和宁浩以并列票数,被受访青年编剧们选为最想互助的导演。



电视剧《琅琊榜》的热度似乎有所延续,胡歌成为受访青年编剧们最想互助的演员。施展稳固、佳作不停的黄渤、徐峥,以及依附《少年的你》在大银幕上崭露头角的易烊千玺等演员也是人人的心头好。



作为《闯关东》《琅琊榜》《伪装者》等热播剧的制片人,侯鸿亮被近四分之一的受访编剧列为最想互助的制片人。



在问卷最后,我们还留下了一道开放题,请人人聊聊已往的2019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人人的回覆五花八门,生动鲜活。我们从中看到了一批有目的有冲劲儿的年轻人,在压力和噜苏的生涯中,寻找到了心里的镇静和幸福感,并不懈起劲和连续内省。


他们有的学会了放慢节奏,重拾勇气和信心;有的平衡好了心态,学会客观的看待自己和天下;另有的人收获了生涯中最清淡的幸福,恋爱了,生子了,考取了驾照……


或许未来的路依旧崎岖,但这些充满生气与灵气的青年编剧,依然不惧前路荆棘满地,坚定前行。


祝福他们。


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 华语国际编剧节(ID:huayuguojibianjujie),作者:凡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allart.com.cn/html/2021/0823/480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