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华宇登录 > 正文 正文

华宇娱乐注册登录页面_把人骗进来打骂的热搜,

文章来自微信民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李放鹿,头图泉源:视觉中国


不知何时起,看到全网都在讨论某个话题的时刻,我第一反映不再是“要不要介入”,而是“要不要屏障”。由于我已经良久没在互联网上见过“讨论”的状态了,人人只想打骂。


就连打骂的由头也越来越离谱。吃着华晨宇的瓜,突然为孩子跟谁姓吵了起来;一位UP主去世,还要为“这么穷该不该吃草莓”吵一吵。


性别、地域、教育……万物皆可吵。



这是在讨论彩礼,照样在反婚反育?


对于我这种不爱打骂、却对冲浪有刚需的人,经常一打开手机,迎面就是狼烟狼烟,却基本找不到前因后果。好比前两天谁人所有人都在讨论的“彩礼”,看着首页各路仙人鸡犬不宁,我还以为是有什么地方由于彩礼闹出了大乱子。


追根溯源,竟然只是一档综艺提出了一个辩题,叫“自力女性该不该收彩礼”。



没有详细事宜,没有逻辑看法,光凭一个空降的词条,就能吵得天翻地覆。关键是,也没见人人吵出一个有用的结论啊?


“别解决问题,来缔造问题”


嘴上说着“真理越辩越明”,现实上,骂到对方“闭麦”“退网”就算赢。


这些网友,大部门时刻不只没有为真理而辩,反而是在用打骂给真理添乱。就拿彩礼这个事儿来说,被热搜带跑的网友热血上头,基本没空去想话题自己的不合理性。



先说“自力女性”。若是我没记错的话,“自力女性”的热度,在脱口秀演员思文谁人时刻已经被薅得差不多了。


什么叫自力女性?为什么要自力的是女性?


无论界说再怎么改变和进化,焦点始终在于女性自力生计的能力,且必须以旧社会关系中教育、事情权力难以保障的女性群体为参照。


去年张桂梅校长拒绝女学生当全职太太后的捐钱,也建立在这个女学生的受教育权本就来之不易的条件下。


via.红星视频


在女性历久无法自力的事实上,讨论“自力女性”本是一种提高,但在各方流量挟持后,追问“男性为什么不需要自力”成了更提高的显示。


由于更占优势的男性没有自力的诉求啊!这个谜底,早在第一个自力女性泛起的时刻就已经有了。


可是今天,太多人陷入这种“意识必须更提高”的KPI里,真正女性自力所需要的现实提高,譬如事情环境、教育权力,反而没人去推动了。


已经翻来覆去说过很多遍的问题,几年之后,加上“彩礼”的后缀再现江湖。


而充斥在公共空间里的,也基本不是新的思索,更多是跟风掺和、自我感动的无效讨论。



一比喻二看法三反问,看似有理有据,实则什么也没说,老精神争执家了。


最主要的是,自力女性收彩礼这个事被拿出来讨论,就预设了一个条件,即收彩礼的不是自力女性。


被绕进坑里的网友,随着节目默认“彩礼”的受众是女性,不是新娘,就是丈母娘。


可现实生活里,出彩礼的不是新郎,收彩礼的也不是新娘,两个家庭、两种习惯的战争,也不是丈母娘一个人主导的。


真正需要严肃讨论彩礼的,不是功成名就的节目导师,也不是那些能上网冲浪的一二线白领或大学生,是县城、农村,是那些走不出去的人。


可“农村女性该不该收彩礼”这个辩题,他们不敢讨论,也无意去讨论。


农村女性能买走若干会员、孝敬若干流量呢?



影视节目经常自以为先锋,给观众一种他们引领了某种风潮的错觉。


但这显然颠倒了因果,不是他们呼吁了才有女性自力,而是自力的女性越来越多,以是他们才捡到了话题。


这个辩题的鸡贼之处,在于它显著是三个假大空命题的嫁接组合,却能包装得像个“体贴社会征象”的现实议题。


“自力女性”,“该不该”,“彩礼”——一个扫射性别,一个瞄准自由,一个剑指婚育。


这无疑是个十分能惹火的组合,看一眼就让人生气。



再加上被当做“金句”截图撒播的种种看法,什么“我不收证实我更爱你”“你收下才是接受了我的心意”……这三个若干人一辈子也闹不明白的问题,转眼就被转化成了轻飘飘的情爱情商课,输出一堆掺着狗屎的金句。


但越是这样,围观者越是忍不住下场说两句。“他们说得纰谬,我来。”“这个论点才是问题焦点,转出去让更多人看看。”


甚至让人嫌疑节目组之以是这么出题、这么争执,就是为了给网友留出这点想象和施展的空间。



为什么我们总在讨论无意义的话题


早些时刻,全网讨论一个问题,最少照样由于一件详细的事情。在天涯论坛或者各大贴吧里发帖,人物、地址、事情经由三要素一个不能缺,才会引起网友讨论的兴趣。


反观现在的热搜榜,推行的就是“字越少越好打骂”,一条跨越140字的谈话,都恨不得有课代表给你总结成14个字。


详细事宜越来越难引发关注,反而是所有影视作品都涌向热搜榜。


博主@CyberZhiqi提到一个征象:“公共讨论总是从这种电视剧、综艺节目制造出来的莫名其妙的辩题、热搜最先的。”


《三十而已》引发的“全职太太算不算自力女性”,忽略教育靠山、生计环境,题面上说的是“全职”,现实上却把有事情、没事情的女性一网打尽。


另有“太太”这个特殊的身份,男女都是它的受众,同时也会酿成差别阵营的敌人。



前阵子的热剧《大江大河2》,祭出的话题则是“宋运辉好难”,想让观众讨论中年男性的逆境。就此,Vista的同伙文娱后台曾在《对不起,我照样无法明白这位大男主的悲悼》一文里指出:


这位拿了高考状元,姐姐放弃前途来玉成,半辈子都在不停遇到朱紫的大男主,已经由着大部门人可望不可即的开挂人生。


但通过“亲戚上门讨人情”“妻子一家不明白”等情节的渲染,人们很容易忽略宋运辉的现实段位,踮着脚也要跟人家共情。 



另一部爆款剧《以家人之名》更直接,热搜话题直接写进台词里:“我憎恶陈家女性三代。”


性别印象、原生家庭影响,都在短短一句话里说尽了。流量效果也很好,先有#凌霄家女性三代好气人#,紧随着就出了一个#编剧厌女#,阅读量分分钟上亿。



不光都市剧,古偶也眼馋这一财富密码。《传闻中的陈芊芊》开局就是“女儿国”设定,教训男子要“三从四德”,不许男孩子上学念书,家里尊长重女轻男,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然而播到后面画风一转,男女主又最先谈起了强横总裁与小可怜的甜蜜恋爱。


开播时收一波“女权之光”的流量,翻车了再收一波“诈骗式女尊”的流量,赢两次。



这类被组合缔造出来的话题,一样平常有几个显著特征:


界说是模糊的,以便踩中更多人的雷点;


初始看法破绽显著,诱惑围观群众看不下去,必须亲自介入;


最后,涉及的利益双方一定要足够对立,这样火才气燃得起来。


不难发现,这些被缔造出来的、悬浮的议题,都围着“中年焦虑”“女性主义”“教育难题”“职场技巧”等等打转。


而这些恰好都是网上占有主流的年轻人最爱聊的器械。


消费这种话题是最平安的,不仅流量有保证,就连素材也全网都是,无需考证,拿来就能用。



就以最具代表性的女权话题来说,看似一不小心就会挨骂,现实上基本不用忧郁翻车。


甚至,有些创作者的目的就是翻车——女权来骂的口水,就是这个IP的流量。


就像彩礼这个话题一样,只要绑上“女性话题”这面大旗,就能制止触及到真正的问题,绕开了被攻击不接地气、胡编乱造的风险。


“你们不是要讨论女性吗?我给你呀,快来讨论!”


当所有人都已经在讨论的时刻,一个原本无意义的话题就有了它的意义:不过是热度而已。


人人都在瞻仰井口


一旦掌握了碎片时代的财富密码,没有人能忍住心动。这边彩礼还挂在首页,那里一部席卷“全职太太、职场女性、重组家庭、贫困伉俪”的女性群像剧就最先了宣传。


四个女性的设定已经云云一应俱全,编剧竟然还能塞进一个“育儿焦虑”。



看截图就知道,又一部冲着刷热搜来的新剧。


恕我直言,被说四种女性四种教育方式了,就单拎一个女性出来,能写清晰的编剧都屈指可数。


他们在创作剧本的时刻,就已经精心设计好了每一集的热搜话题。


提前放出十集预告,放出争议性的剧情剪辑,片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流量,就是要“破圈”。


一部所谓“热剧”“热综”,那里用得着买会员去看,最精彩的部门都已经给你放在热搜上了。


影视作品想跟短视频争话题和流量,自动把自己的内容碎片化,可要到达这个效果,剧情该有的逻辑、完整性,都一定被牺牲。



互联网平台那铁律一样的算法,也在为此推波助澜。


哪怕你只是出于好奇点开了一段八卦新闻,都可能被算法划入到某位明星的粉丝群体里。


随之而来的,是无休无止的“精准推荐”“猜你喜欢”“今日热门”。


算法近乎无底线的讨好你的“取向”,并以此为墙屏障掉所有它以为你不感兴趣的话题。


留下一次介入某个讨论的痕迹,算法就会让你永远处于这种讨论的笼罩中。



当“biss”成了公共讨论的高频词汇,讨论另有什么意义?


更何况网上多的是另一种人,他们自己就对异见没有兴趣,上网讨论是为了“看法殖民”,而不是想要跟别人交流。


互联网算法让这一部门人时时刻刻处于热潮,他们永远只会听到自己想听的声音。


著名的“回声室效应”指出,相对封锁的环境里,意见相近的声音会不停夸张和重复,让人以为那就是所有的真相。


内容制作方的自动热搜化,平台方的野蛮算法,再加上个体或无意识、或心甘情愿的纵容,象征着开放、包容、世间万象的互联网,就这么酿成了一口深井。



一个个试图介入公共讨论的人,最终都酿成跳进井底的田鸡,对自己听到的回声坚信不疑,今后对真正的、现实的魔难脱敏。


最后的效果,或许制作方赚了流量,平台赚了用户,真正的魔难被遗忘,而用户自己呢?


一只被饲养在井底的田鸡,有一圈天空看就够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allart.com.cn/html/2021/0131/402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