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陶辉东。
2020年A股IPO数目创纪录几无悬念。
停止9月末,2020年前三季度A股IPO募资额已达3557亿元,创下10年内的新高;同时IPO家数已达295家,距离IPO高峰期的2017年仅差143家,按当前新股刊行速率,IPO家数到年底也将创下10年新高。
但问题是,这会是一场“普惠”的IPO盛世吗?
自注册制落地以来,在享受盈利之外,VC/PE业界也一直在谈论所谓“分化”的问题。而从种种迹象来看,随着2020年秋天的到来,这场“分化”似乎正从预言酿成现实。
上市命悬一线,机构投资者“组团打压”刊行价?
在十一、中秋“双节”假期前,“压线上市”的上纬新材在投行圈子里引发了一场小地震。上纬新材的刊行价被机构投资者压低至2.49元/股,相比于券商投研讲述的订价险些腰斩。它的刊行市值仅为10.04亿元,刚刚到达上市尺度,刊行价只要再低一分钱就会刊行失败。
在A股,刊行失败基本上被视为不可能之事,它的上一次泛起还要追溯到2012年的创业板。那时八菱科技、朗玛信息两家公司先后由于询价机构数目不足导致IPO中止刊行。但它们随后都成功地重新刊行。
上纬新材的惊险一幕,成为注册制下资源市场游戏规则改变的又一个标志性事宜。现实上,在上纬新材之前已经有多只新股在询价中泛起了机构投资者压价的苗头。
2020年9月初,有传言称某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下介入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对拟IPO企业刊行价钱报出了券商投研讲述订价的2.3折。一位券商人士示意,虽然不清楚这一传言详细指的是哪家公司,但报低价的征象是存在的。
上纬新材“压线上市”发生后,投行人士对机构投资者“组团压价”的行为口诛笔伐,以为它们串谋压低刊行价,不外这样的指责难有实锤。
从数据上看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注册制下新股的刊行价正在随着冬天的邻近而一同转凉。一年前科创板所谓的“高价刊行”问题曾经让专家们深表担忧,而现在“低价刊行”已经成了摆在拟上市企业、券商眼前的一道难题。
2020年的前8个月,科创板共上市90家公司,剔除其中未盈利的13家公司,其余公司刊行价市盈率平均约为81倍。9月份共有18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平均市盈率仅为65倍左右。
不仅纵向相比大幅下降,横向对比也很昏暗。新股刊行市盈率不及行业平均或可比公司平均的情形频频发生。9月22日上市的科前生物,刊行市盈率26.23倍,还不到行业平均市盈率56.33倍的一半。上纬新材的刊行市盈率约为13倍,而所在行业的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28.96倍,可比上市公司静态市盈率更是到达42倍。
由于刊行价不及预期,不停有IPO企业的现实募资额达不到预计募资额。科前生物设计募资17.47亿元,现实募资额仅12.27亿元;蓝特光学原设计募资7.82亿元,现实召募6.30亿元;路德环境原设计募资3.91亿元,现实召募3.65亿元。募资情形最不理想的还属上纬新材,现实净募资仅7000亿元,只相当于2.16亿元的设计募资金额的三分之一,还创下了A股最低募资纪录。
总体上看,2020年9月份科创板18家新上市公司,只有10家公司实现超募征象,占比55.56%,与2019年逾八成超募的水平差距很大。
注册制下的创业板情形也类似。据统计,停止2020年9月14日,创业板注册制下有34家企业确定了刊行价,其中7家企业的刊行市盈率低于23倍,22家企业的刊行市盈率低于所在行业平均市盈率。刊行市盈率最低的是惠云钛业,刊行市盈率为16.12倍,而它所在行业最近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为29.18倍。募资额方面,34家企业中有11家现实募资额低于设计募资额,占比32%。
面临不停下探的刊行价,有剖析以为,剔除10%超高报价的机制让机构倾向于不报高价;有人把矛头指向了机构投资者,指责它们同谋压价牟取暴利;固然,也有声音以为这是市场化订价的自然效果。无论如何,摆在拟上市公司眼前的问题是,决议它们上市成败的关键因素正在从羁系转变为市场,这正是注册制的精髓。
力鼎资源CEO高凤勇则示意,“注册制是小而传统企业的资源市场噩梦,没有赶上头啖汤,后面就要经常面临刊行失败,进而投行选择企业尺度也会越来越追大求新,注册制绝对不是普惠。”
新股套利失效?投资人:会有一场疯狂的去泡沫历程
与刊行压低相伴的是破发潮。
虽然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打新现在看起来仍是热火朝天。但进入2020年第三季度之后,破发在以肉眼可见的速率增多。在8月份之前破发只是零星泛起,进入9月份渐有连片之势。
在科创板上,凯赛生物8月12日上市,3个买卖日后破发;瑞联新材9月2日上市,5个买卖日后破发。
2020年8月24日面世的创业板注册制,虽然一如既往被热炒,但破发已经跬步不离。首批上市企业中,锋尚文化在9月9日即破发,美畅股份则紧随其后于9月10日宣告破发。
破发潮也蔓延至主板。8月21日上市的时空科技,于9月10日破发。9月1日上市的新亚强,在上市第三天最先跌停,第八个买卖日破发。9月30日,也就是假期前的最后一个买卖日,9月24日上市的福然德、9月25日上市的中谷物流上演了双双破发。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破发股不少在上市前曾被视作“大肉签”备受追捧、大幅超募。
例如锋尚文化,是创业板注册制首批新股中唯一刊行价过百的公司,其设计募资金额13.12亿元,最终现实召募资金净额为22.72亿元,险些超募一倍。三个买卖日即破发的凯赛生物也超募了5.81亿元。
虽然放眼整个市场,破发概率现在仍然偏低,但打新收益率的下降已是有目共睹。
科创板开板以来打新收益率转变,泉源:国金证券
不停泛起的破发正在摇动“新股不败”的神话,这无疑将对一二级市场都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位资深PE投资人直言,若是无风险或者说低风险的“新股套利”不存在了,新股刊行会变得难题得多,“一些拟上市公司,或许股票都发不出去”。
一位指导基金人士也示意,“一二级市场的价差,现在其实是很明显的。人人都奔着上市前最后一两轮融资进去,价钱就加倍疯狂。但加大了供应,价钱就应该下降,我以为会有一场疯狂的去泡沫历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allart.com.cn//html/2020/1012/3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