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简朴心理,原文题目:《“爱过渣男,且一直爱上渣男”:吸渣体质,是我的问题吗?》,作者:江湖边,编辑:酒鬼,题图:MALTE MUELLER
最新一期《奇葩说》讲到了“吸渣体质”。争执的问题是:“频仍被渣,是不是我的问题”?
什么是“渣”?随着每小我私家的心理界线/感受差别,具有庞大的情境因素。
在亲密关系中,它约莫指:诱骗、倒戈、不忠、不负责任……
图/《深夜的奇葩恋爱图鉴》
不管“渣”是啥意思,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关注提问者自己:
——问出这样的问题的人,处于什么心态?
在“自责、自我嫌疑、厌恶、贬损”的心态中,任何自我剖析都是消极和危险的。只有在“自我觉察、探索”的心态中,我们才有可能靠近真实的自我。
“吸渣体质”也许有我的问题,但更是我们熟悉自己的机遇。
自责让人上瘾,它也反过来增强了你的“吸渣指数”。
辩手黄执中说,很不想听到女孩们“被渣了”,还在自己身上找错。由于只要你愿意找自己的问题,你永远可以找到问题。
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罪责归己”:以为所有事“都是我的错”。
他提出,比起找问题,更要看到自己的能动性,看到自己的价值。好比:你有脱离一段关系的能力,你知道自己值得更好的人。
心理学博士Craig Malkin以为,最容易自责的人,往往历久在亲密关系中被否认(甚至被情绪荼毒)。自责作为一种“熟悉的模式”,自己是上瘾的。在自责之下,往往另有一种强烈的控制欲。似乎“只要我把事情做对,坏事就不会发生”。
要分清的是,“遇到负面事宜容易自责”,跟“事实上责任在谁”无关。
我们可以用一个咨询案例来看,即便在是非分明的“家暴”中,受害者若何以为“归根结底这是我的错”。
好比一个来访者讲,她遇到一个渣男,对方异常不负责任,然则出于某种原因,她无法表达对他的气忿。长此以往,来访者会反过来以为自己没用,由于“归根结底是自己选择了和他在一起”,而且“她历久地不表达气忿”实际上促使对方变得更渣了。以是一小我私家若是历久处在一个气忿受抑制的状态中,也是很有可能形成自责情绪的(简朴心理咨询师@孙平)。
当你总是处于自责状态,一旦发生冲突,你会感应受挫而自我嫌疑,若是你为了维系关系而去讨好对方,你会认可对方的评价,以为自己就是消极悲观的,对方也会“顺应”你,加倍指斥你不够好,你的自我感知可能会越来越差。
所谓的“吸渣恶性循环”,某种水平上,也是“自责者”和“施虐者”的同谋。
喜欢挑战“高难度渣渣”,也许跟你的童年体验有关。
自称“渣男收割机”的A女人说,自己已往所有的恋爱都不大乐成:
“虽然我支出许多,但总有一种还不够的感受。由于对方总有林林总总的不满意。好比嫌我胖、无趣,说我穿某件衣服看上去太稚子……我也有意改变,但最后不是被甩,就是被冷暴力。意气消沉的时刻,以为‘男的没有一个好东西’这句话挺对。”
你有没有发现,“渣男/女”的爱,往往是需要费劲争取的,ta的爱,很难获得。
这些“高难度朋友”未必有什么好的品性或人格魅力,但在关系中,你始终有一种“低自尊感”,以为自己是细微的。越是这样,你越要用力做更多。
辩手席瑞指出了一类“频仍被渣者”身上的常见特征:自我价值感的损失。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以为,在亲密关系中的低自尊,与童年履历有关。
他在1914年提出精神分析术语“强迫性重复(Repetition Compulsion)”,意思是人倾向于情不自禁的重复一些早年的创伤性体验,由于它是“熟悉”的。好比:
曾经由于被羞辱的孩子,当她成年后,会不停无意识缔造曾经被羞辱的类似场景,然后会被再度羞辱;
曾经由于妈妈抑郁而不能获得很好照顾的孩子,当他成年后会不停与受苦的女人来往,从而不停重复曾经需要不停照顾母亲时痛苦的那些体验。
在严重的个案中,ta们会频频制造自己“得不到爱”的情境。
好比在潜意识中被情绪疏离的、不适合自己的、自私冷漠的,会“荼毒”的人吸引,好像对方是一个高难度数学题。解开ta,你就证明了自己足够好、足够值得。
精神分析师Nina Savelle Rocklin说,有“排挤、孤僻”怙恃或其他亲密家庭成员的女性可能会被坏男孩吸引,她曾在治疗中让“无数病人”爱上了相符这种原型的男性。
松子极端缺爱,只要对方给一点点关注,就想倾尽自己所有。她不知道自己很主要,可以配得上更好的男子,于是总是心甘情愿的被坏人玩弄于拍手。图/《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这里的“创伤”,并不是狭义上的“荼毒事宜”,而是一样平常概念化的、在生命的任何时刻发生重大情绪困扰的事宜。
由于在儿童期,孩子的认知结构较不发达、对怙恃高度依赖,ta们对创伤更为敏感(Levy,2000年)。即便是一些无害的事宜,若是没法应对,也可能成为创伤。创伤很大水平上“取决于儿童对事宜的看法”(Angyal,1965年)。
这些创伤事宜由于频频履历,可能会被儿童内化为一种处置亲密关系的“模式(pattern)”。
图/《壁花少年》
人们难以自己从pattern中走出来,可能是由于:
那些体验是熟悉的
人倾向于以自己曾经经验到的模式去评估和感受现在的环境
有时刻一些负面的情绪会带给我们自己一些稀奇的知足
某些痛苦的体验曾经带来过珍爱
不停重复体验痛苦发生时的情景,也是我们心里处置痛苦的一个方式
它所导致的“重复性顺应不良行为(repetitive maladaptive behavior)”,是最常见、最具挑战性的心理治疗问题之一。
如Christine Langley Obaugh所说,“We repeat what we do not repair(对于那些不能修复的过往,我们重复它)。”
改变你的吸渣“模式(pattern)”,并非不能能。
脱节“吸渣体质”的两个重点,一是“明白自己的真实需要”,二是“修复互动中的不良pattern”。
1)“自性化”:明白自己的真实需要
领会自己并不容易。许多人终身都在寻找“不适合自己的人”,由于ta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图/《公主日志》
心理咨询师Emmy Brunner以为,亲密关系中造成高达90%的损坏性行为都源自已往的创伤,其中许多可能是“隐性的”:家庭破碎、失去一段有意义的关系、受挫/回避/暴力沟通模式,这些都市让我们对自己发生焦点信心,这些信心会带进成年期和人际关系中。
一小我私家真实的“自性化(individuation)”历程,是履历过痛苦、一次又一次在心里中融会而实现的——我们需要去剥离、分清哪些是内在的要求,哪些是创伤带来的“伪装”。
图/《有村架纯的休工期》
“自性化”的意思是:领会自己。也是心理学家荣格以是为的,一小我私家在发展历程中的最终课题。
通过这个历程,逐渐收回一些“杂乱”但“强硬”的投射,我们才可以越来越看到真相:你的真实需要是什么?在无意识中压制了什么?当你直面自己的人格阴影时,你是谁?
详细怎么做:
列出你心中曾经失望过的朋友,注重他们之间的相似特征和行为。这可能反映了你童年时期某些没有获得知足的需求;
对已往的创伤,培育一种更有同情心的看待方式;
把每一段关系都看作是一个机遇,审阅自己在那里陷入困境或被触发。这样在下一次被触发时,你就可以更好地觉察它;
确定你在人际关系中感应恬静、平安和受尊重的界线。想一想,哪些“有毒”的行为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好比贬低性的语言/自尊袭击/控制你的小我私家行踪),从今天开始践行这些界线。它可以帮你在早期识别渣男/女的信号。
2)修复互动中的不良pattern
一些求助者问:为什么ta刚开始看起来好好的,但一到亲密关系中就变渣了?好比一个工作能力很精进的人,一谈恋爱就似乎变成了“低能儿”,总是受伤害。
结构性的问题每小我私家都有,但水平会有所差别,往往隐藏在人格结构的很深处,当不触碰着相关的部分时,一小我私家看起来经常是OK的——但亲密关系是我们“人格阴影”的照妖镜,它触碰着了这些“更深的地方”。
创伤是可以被改变的,心理治疗自己能够调动建设性的行为。
当我们陷入“不良pattern”时,心理咨询师会辅助你发现它,并重复一种“更康健的互动模式”来取代已往的习惯动作,直到新的互动模式成为无意识影象。
“觉察”也是异常珍贵的能力。图/《Run on》
恋爱是“双人舞”。是两小我私家配合作育的一段动态关系。
总的来说,关系出了问题,不要习惯性罪责归己,也不要一股脑以为对方是渣。其次,要看看自己给这段关系带来了什么。
若是所有的恋爱都“卡在了同一个地方”,那么就先停下来,思索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
这不是简朴的“找错”,而是一个提高“自我觉察、自我接纳、自尊自爱”的历程。
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最好的看法来自总结的刘擎:
在亲密关系里,若是我们一直活在“被渣的心态”里,就间接剥夺了自己“发展为一个更好的人”的机遇,要尊重我们自己认知问题和自省的能动性。
最后,情人节快到了,祝所有的男孩女孩们都能瞥见、重视自己的真实需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allart.com.cn//cms/2021/0413/4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