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华宇登录 > 正文 正文

华宇测速官网_唐人街的血与泪:美国梦碎30年

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往事叉烧,作者:叉少。题图为《北京人在纽约》剧照。


《唐人街探案3》的评分出来了,三天跌破及格线,5.9分。故事从曼谷、纽约又到了东京。随着评分越来越低,“唐人街”的意象也逐步模糊,影戏成为了单纯的中国侦探在外洋破案的闹剧。


中国最早讲述外洋华人的电视剧,是27年前的《北京人在纽约》。现实生涯中的唐人街,没有那么多阴谋、杂乱和凶杀案,普通人自己的故事就已全是血泪。


1993年,郑晓龙和冯小刚贷款150万美元赴美国取景,《北京人在纽约》的开头有这么一幕:姜文饰演的男主角王起明带着妻子孩子全家移民美国,他站在醉生梦死的纽约陌头喊道:“看,这就是纽约,这就是曼哈顿!纽约,我王起明来了!”


《北京人在纽约》改编自曹桂林的自传小说,电视剧轰动一时,催生了无数中国人的“赴美梦”,也让“唐人街”一词被人们熟知。但实际上故事的了局并不美妙,书中王起明和妻子仳离,孩子在海内堕胎,来外洋就嗑药。书外,曹桂林和女儿谁也不理谁,更别说相互明白。


一代人曾视“赴美”为改变命运的机遇,远渡重洋,追寻财富和梦想。三十年时间急忙已往,有人以为自己在美国已是上流人士:“美国的空气比中国甜”,但更多人意识到:异国他乡夺走的不仅仅是青春,另有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想。


01

 纽约首席二胡演奏家


2000年底,纽约一个社团约请四位民乐演奏家去林肯艺术中心演出,演出完后,四个人有三个不愿回家。其中一个叫赵宗纯,是中国广播艺术团民族乐团的首席二胡演奏家。


他脱离中国前就拿定主意要黑在美国,为了不引起同事和签证官的嫌疑,大冬天的他有意只带了一个小旅行箱,内里薄薄几件衣裳。


为了营生,拉了一辈子二胡的赵宗纯在唐人街华人开的餐馆打工。


“若是搬冰不是一桶一桶搬的,老板就说你偷懒。搬完冰后就上菜,经常弄错,弄错又被人家骂。做不动,把手做坏了。”



< 赵宗纯 >


赵宗纯住在一间约莫8平米的单人房,房间里仅能容下一张单人床,看电视的话要坐在床上。床和被子是早年来美国的弟妹支援的。妹妹在华人餐馆里包外卖,弟弟长年累月在餐馆做,把腰站坏了。


在餐馆干不下去后,赵宗纯去地铁站拉二胡,纽约警员天天都来赶他,罚款,一次25美元,这些钱有时刻要拉一整天才气拉到。


80年代中期最先,就像《北京人在纽约》中形貌的那样,许多中国艺术家来美国,都是为了拿到特殊人才绿卡。但赵宗纯等了几年也没有,没有身份他不敢回国,回了就再也不能来美国了。


"在海内整天电话很忙,我还要到中央音乐学院教课,每个周末都排满了,学生有一百多。我除了教二胡还教电子琴,有几百个学生。在这地方没人看得起我。”


纽约地铁站有好几百个,赵宗纯把舆图贴在自己8平米的房间,他常年生涯在地铁站里,险些看不见曼哈顿的太阳,他称自己在地铁站的事情:“要饭啊要饭。”


赵宗纯最大的生意依然在唐人街,圣诞节时先去一家餐馆拉“铃儿响叮当”,然后再去几百米外的另一家拉“Merry Christmas。”虽然辛劳,而且拉的东西和艺术不搭边,但赵宗纯说:“我不一样,我未来照样要搞艺术,回大陆拉琴。”


纽约的冬天很冷,唐人街上的积雪无人清算,赵宗纯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雪上踩出了一个又一个脚印。


刚来美国的第一年,儿子就曾给赵宗纯打电话:“爸爸,你什么时刻回家?”


赵宗纯说要等自己拿到绿卡。


但采访竣事后的好几年后,有人在纽约再次拍到了赵宗纯,他头发已经花白,照样辗转地铁站拉二胡。


地铁站的纽约人行色急忙,人们没空听完整首曲子,只是偶然放下一块、两块。


02

拉斯维加斯最优异女经理


赌城拉斯维加斯的中国城每年要迎来数十万游客。听说每一万人,会有25人留下。


郑茹菁在来拉斯维加斯之前,在医院做磨练师。1997年,她和丈夫来到拉斯维加斯,但很快,丈夫就嗜赌成性,把家里所有钱都输光,两人的婚姻也走到了终点。


郑茹菁一个人带着十岁不到的女儿,她选择了大部门中国人都市选择的事情——去餐馆打工。


< 郑茹菁 >


将五十磅重的餐具徒手拿动,天天移动200次,给餐具抛光打蜡洗濯。由于做得又快又好,郑茹菁在拉斯维加斯最大的饭馆得到了事情机遇,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她考上了监督员,最后她成为了后厨部门经理。整个部门,只有她一个管理层是中国人。


威尼斯饭馆汇聚着来自天下各国的移民,黑人、西班牙人、墨西哥人。郑茹菁过生日时,同事们凑了一个200多美元的红包给她,郑茹菁一打开,内里都是一块、五块。同事们劝她买一件新衣服,但她把这些钱悄悄地放进了“员工救急基金会”。


年底的时刻,郑茹菁制作奖牌颁奖给手下的员工,许多人一辈子也没有得到过这样的赞美。一个五十多岁的西班牙女工,把奖牌挂在了自己家的墙壁上。一个女同事说:“她(郑茹菁)是我见过世上最好的人。”


餐厅的剩饭会装在手推车上,送进后厨时,郑茹菁笑着说:“礼物来了”。手推车是后厨最主要的工具,传送食物,郑茹菁给手推车起了一个名字,叫“玛丽皇后”。


在威尼斯饭馆上班的时间是早上6点到下昼3点,下班后郑茹菁马上开车去兼职,她是《资讯报》的记者,一周要写15篇稿子。最忙的时刻她同时做4、5份事情,除了饭馆和报社的事情,她还要卖房地产,去中学学校教书。


所有的上司都说郑茹菁乐观、努力,总是充满活力。


可能郑茹菁来到美国,唯一的遗憾是以为对不起女儿。


“我是一个不及格妈妈,但她是一个一百分女儿。”


虽然郑茹菁十分忙碌,和女儿相处机遇不多,但女儿险些不会埋怨。她沉浸在自己的天下里,梦想长大成为一个画家。


为了增强和女儿的联系,郑茹菁和女儿一起在举行创作,两人在拉斯维加斯《资讯报》上开拓了一个小专栏,妈妈卖力写笑话,女儿卖力画漫画。



 “我们相依为命,我想我们已经由着幸福快乐的生涯。” 


若是有人问郑茹菁为什么来美国,以及牵涉到她前夫的问题时,她才会缄默。


她让记者不要问这些。


“我已经仳离了,他已经驻足家庭,我不希望给他困扰。你就叫我单亲妈妈吧,可以吗?谢谢你。”


03

赌城伤痕文学之父


在郑茹菁事情的威尼斯大饭馆转几个弯,就是拉斯维加斯的中国城。这里有个华人,叫卢新华。80年代,他是个着名的作家。1978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上大一时,卢新华创作了一篇8000字的短篇小说,取名《伤痕》。有人曾经夸张地说,在那时的中国看过《伤痕》的人,所流出的泪水可以汇成一条河。



< 青年卢新华 >


故事说了十年动荡中,一对母女的离散。女儿为了和母亲划清界限,整整9年反面她碰头,动荡竣事后,女儿想寻回母亲,母亲已经病死了。


卢新华把这篇小说拿给系里的廖先生看,廖先生说:


“写得挺好的,挺感人的。但据我所知这样的小说是发不出来的。它为什么不能发?我一下子跟你也说不清楚,我建议你回去把马恩列斯毛论文艺的著作多读读,你从那里边会找到谜底。”


卢新华只好把小说锁到抽屉里。几个月后,班上同砚办墙报,人人都要出作品,同砚敦促他,他就随手将这篇小说拿了出来。没想到卢新华一下就火了,这篇叫《伤痕》的小说在复旦校园里迅速风靡。1978年8月11日, 《文汇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揭晓了卢新华的这篇小说,今后,中国诞生了一个新的文学派别“伤痕文学派别。”


但这个文学派别由于其题材的特殊性十分夭折。


小说揭晓4年之后,卢新华辞了《文汇报》的事情,跑去深圳开公司,媒体说卢新华是“中国文人下海第一人”。


开公司没赚钱,卢新华又写了本长篇小说《森林之梦》,但这本书回响远远不如上一篇。卢新华和浙江文艺出版社预支了1000元稿费。


编辑汪逸芳没想到,卢新华拿到钱后就和自己断了联系。


拿到钱的卢新华跑到上外洋国语大学念了托福,一年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去了美国:“想看看资本主义国家究竟是怎么回事。”


到美国的头一个月,身上的500美金就用完了,卢新华费了好大劲才找到第一份事情--踩三轮。


厥后卢新华又陆续做了许多事情,惋惜都没赶上好时刻。开公司倒闭了,玩金融又遇上经济危机。


不知不觉就过了许多年,直到有一天有人瞥见卢新华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发牌。




等有人再问起卢新华昔时的文学梦时,他说:"只管自己早已远离文坛,在美国办公司、做金融,甚至蹬三轮都和文学没有丝毫关系,但心里从未对文学忘怀。"


惋惜在中国,属于他的时代早已已往,2004年卢新华回到海内,出了自己的新书《紫禁女》,打出的宣传语:熔生命奇妙、男欢女爱、身体广告、异国情调、情色伦理为一体。最后这本书无人问津,豆瓣上有62人给出评价,最后得分6.8。有个读者说道:


“是谁人在拉斯维加斯发牌的卢新华么?!”


04

北京人在纽约


1982年,35岁的曹桂林辞了自己乐团大提琴手的事情,去了纽约。


十年间美国经济危机、金融风暴、总统换届,曹桂林在纽约沉沉浮浮,最后,他从洗碗工干到了工厂老板。1991年他把这一段亲身经历写成了小说,就是《北京人在纽约》。


曹桂林在美国取得了事业乐成,还和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的学生叶英娶亲,有了稳固的家庭。他在美国和北京两地都有豪宅,是人们眼中的有钱人。


< 曹桂林 >


每次回中国,他身边的人都要轮流把他夸一遍,哥哥说:“我真为我有这么个弟弟感应荣光,自满。”


父亲说:“你给咱们家的祖坟,都添了光。”


但在《北京人在纽约》的序言里,曹桂林却说:“我在美国有不少的财富,有不小的事业,精神上却是个零。”


每次他实验这么诉说自己时,同伙们却不明白,都说他有福气,是衣锦还乡。


曹桂林以为自己内伤都被气出来了,没办法,只好把自己的想法都写进了小说里。


《北京人在纽约》的末尾有这么一段故事:


王起明的同伙成太坤,去了美国怎样也赚不到钱,和新婚妻子度蜜月买不起机票,最后为了省钱就买了趟红眼航班,效果两人午夜去机场的路上遇到了车祸,双双陨命。


现实生涯中,成太坤是曹桂林一个真实的同伙,来自北京方庄。昔时是曹桂林的影响,他才去了美国。曹桂林没想到这个决议,却在多年以后,让同伙命丧异国他乡。


也是由于这件事,曹桂林才下定决心一定要写小说,要把他以为的真正的美国写出来:


“那些对美国心怀梦想,满口‘美国好’的人,一切不领会这个国家。”


可是他没想到,誊写完了,电视剧再这么一拍,第二年赴美的人就更多了。


90年代甚至又掀起来了一股出国怒潮,一直到今天都没消失,2017年另有华人留学生在美国大学毕业致辞时说:“我第一次呼吸美国的空气时,我摘下了口罩。这儿的空气太新鲜,太甜蜜,近乎奢侈。”


2015年曹桂林回了趟国,《作者》杂志去采访了他,问他对美国怎么想,曹桂林说:


“昨天一个记者和我说,要寻找一个公正自由的、让梦想展翅的地方。我说好,说不定在火星上?或者土星上?”


说这些话时,曹桂林坐在他豪宅的沙发上,他说:“我干嘛在这儿(美国)虚耗这么多年?但当初,能出去的实在才是一个群体里最优异的。郑晓龙、冯小刚、姜文,他们哪个昔时都不如我。到了今天,我是真的瞻仰他们。”

 

< 《北京人在纽约》 >


那次回来,曹桂林是来发新书的,新书叫《纽约人在北京》,故事照样讲他自己。说得是他在美国功成名就后回了北京,和发小海内创业的故事。惋惜这本书关注远远不如前作,豆瓣上49人标记了已读,6.5分。


有人说曹桂林在美国混得欠好,才总是往海内跑,才靠写书弄点存在感,曹桂林听了这话反驳:“我是big winner!我在美国,是大学华人城里的贵族。”


也有人不停探问小说故事是不是和他本人生涯一模一样,好比《北京人在纽约》里,王起明的女儿谈美国男同伙,嗑药,和怙恃闹矛盾,和怙恃十几年都不对于。


提及女儿,曹桂林说:“谈她干嘛啊,我不谈,她不怎么理我,我也不怎么理她。”


按原理曹桂林确实是很乐成了,但《北京人在纽约》写完后,有一次曹桂林做飞机回北京,他坐在靠窗口的位置上,忍不住鼻子一阵阵发酸,眼泪一个劲儿的往下流。为了不让别人瞥见他这个没出息的样子,他又把头转向了朝着窗户的一旁。


昔时《北京人在纽约》上映,一句经典台词回荡:“若是你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纽约,由于那里是天堂。若是你恨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纽约,由于那里是地狱。”


< 《北京人在纽约》剧照 >


但也许有一句更相符曹桂林的心情:


“你说清楚谁是失败者。我不是失败者,我是厌倦。我憎恶,我憎恶他妈的纽约,我憎恶他妈的美国,我憎恶这的一切!”


嘴上说憎恶,曹桂林却离不开他恨的美国,在北京待了一阵子他又回纽约去了。


也许这就是万千外洋华人的真实写照。


混得欠好不会说,混得好的心里却莫名其妙的空。一代人追求理想,一代人也为此蒙受阵痛。


“我变不成美国人,也早就忘了中国人是什么滋味儿了。”


从纽约机场出来,车子经由曼哈顿唐人街,在已往的三十年里,依旧有几十万中国人放弃一切,前仆后继地来,他们依然信赖自己可以在这追求些什么。


但过得久了,人们就会发现,生涯在那里都是一样,并没有什么区别。人们心里也许情绪万千,却很少启齿。有的人心里有阴云,但纽约的天空并不剖析。你仰面看它,它依旧阳光普照。


把幻光看作幻光,人们便陷入了无边的苦海,可人生就是这样,永远追逐着那幻光。


部门参考资料:


[1]、《唐人街》,凤凰卫视


[2]、《“伤痕文学之父”卢新华曾在美赌场发牌为生》,凤凰卫视


[3]、《不是美国排挤我,是我排挤它》,作家杂志专访曹桂林


[4]、《北京人在纽约》,曹桂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allart.com.cn/html/2021/1009/498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