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华宇总代理 > 正文 正文

华宇娱乐注册二维码_一口气刷10集,这良心国产

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自力鱼影戏(ID:duliyumovie),作者:马香玉,头图来自:《醒悟年月》剧照


我们总庆幸自己活在和平年月,其实在看不到的地方,有无数英雄替我们赴汤蹈火、负重前行。


最近,有一部正在播出的国产剧,讲述着英雄伟人的故事。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毛泽东……


百年前的雄心壮志,青年热血,看得香玉感慨万千。


《醒悟年月》


别被献礼剧的名头劝退,它可是一部实打实的良心国剧。


导演张永新,代表作《智囊同盟》《龙吟虎啸》《同砚,你好!》,口碑都在8分以上,很善于运用镜头语言调动观众情绪。


新剧《醒悟年月》的评分,也高达8.8分。



主角所有由老戏骨出演:于和伟、张桐、马少骅、夏德俊.......


而配角,则都是科班身世的青年演员。


没有流量小生、小花,人人完全不用忧郁踩雷。人物扮相力图还原史料,演技精湛。



《醒悟年月》的故事围绕新文化运动睁开,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三位文学大师的人生履历。同时先容了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热血青年,从懵懂到醒悟的革命之路。


停止现在,这部剧的豆瓣旁观人数还不足一万。


今天,香玉必须要激情安利一回!


剧照:鲁迅写《狂人日记》



1913年,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等资产阶级革命派被迫流亡外洋。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日本接管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同时拥有多条铁路的修建权.....



中国的交通命脉被日寇死死捏住。


新闻传出,天下多地掀起了否决北洋政府的示威游行。外洋的革命者也纷纷响应孙中山、黄兴的招呼,回国倒袁。



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们坐不住了,最先了滔滔不绝的骂战。


张丰载等人支持君主立宪,在他们看来,革命的牺牲太大,而且共和制在中国水土不服,由于民智未开。



李大钊等人则坚定维护共和,他们以为,流血是历史提高的一定价值,自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头脑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就是在开历史倒车。



此时,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子却独坐一旁,平静用饭。


他正是赫赫有名的革命斗士——陈独秀。


为制止冲突升级,李大钊希望他能解释小我私家态度:“您以为,该若何救这个中国?”


没想到他面不改色地回覆:“我倒以为,这样的国,无可救药。”



此言一出,他被气忿的学生掀翻了饭碗,从“爱国者”沦为了“大汉奸”。


若不是被李大钊实时掩护逃跑,他生怕会被打进医院。


两人独处时,身为子弟的李大钊忍不住发问:“岂非由于现在统治中国的人是袁世凯,以是人人就不用爱国了?”


陈独秀解释道:“不能把爱国跟效忠袁世凯混为一谈。爱国若是没有态度,那我们基本没有理由来打垮袁世凯。但政权更迭并不能拯救中国,只有找到一条新路,才气打破恶性循环。”


什么是新路?


他说:“不知道,我正在找。”



这部剧的开场立意很高,直击当下许多人的认知误区:事实怎么样才算爱国?


有人指出这个国家的欠好,你就冲上去把他撕碎,这就叫爱国吗?


固然不是。



知识分子的热血与激进是一体的。但伟人之以是是伟人,就在于他们有逾越时代的眼光。


用饭与救国不矛盾。批判与爱国不矛盾。主要的是明白自力思考,而非做乌合之众。



当大多数人还沉迷于口水战时,有一些人已经发现了问题的本质,并率先在黑暗中摸索。


保持理智才气看清偏向。


陈独秀是这样的人,李大钊也是。


以是他们才气结为同盟,配合求索治国良方。



陈独秀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很快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带头人。


虽然声名鹊起,他仍能礼贤下士。


那时的胡适照样一个未结业的留美博士,没有名气。但他的一篇《文学改良刍议》令陈独秀另眼相看,立即刊发在《新青年》的头版。



而尚且年轻的毛泽东,照样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通俗学生。


他写的《体育之研究》被陈独秀慧眼识珠,他力排众议也进行了刊发。



不怕后起之秀抢自己的风头,反而尽心竭力去培植,这才是文人心胸。


都说“文人相轻”,香玉却在这部剧里看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团结。



最好的正剧,绝不是喊口号,将政治态度高悬头顶。而是周全客观地展现史实,将人物的功过留给后人评说。这一点上,《醒悟年月》做出了不错的树模。


剧中塑造的不是伟光正的英雄,而是一个个立体的人。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辜鸿铭。


辜鸿铭本人


他学贯中西,号称“清末奇人”。醒目9种语言,手握13个博士学位,什么学神在他眼前都得靠边站。


辜鸿铭以一己之力翻译了“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大学》。


1913年,他曾和泰戈尔配合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笔友是托尔斯泰,访客是毛姆、芥川龙之介。


然而,在政治态度上,他是一个执拗的保皇党。


留辫子,养小妾,虽在国外长大,却比皇城脚下的中国人更封建守旧。



辜鸿铭任北大教授时代,履历了一场教育改革。 


那时,校长蔡元培主张“头脑自由,兼容并包”,约请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治理政见不合的各大教授。


陈独秀支持“打垮孔家店”,与主张中兴儒学的辜鸿铭截然相反。但他并没有滥用职权迫害和倾轧清朝遗老们,由于他否决的不是孔孟,而是把孔孟的头脑政治化。


兼容并包,百家争鸣,才相符时代生长的潮水。新文化无法与旧文化一刀两断,相反,它在旧文化的襁褓中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可想而知,在招呼刷新的社会风气下,辜鸿铭的处境并不轻松。


他被学生骂是冥顽不灵的老古董,每当他顶着辫子踏进课堂,总要引起哄堂大笑。


然而,他照样坚持逆流而上,全力向国内外张扬传统文化。


在北大讲课时,他强调:


“万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的English,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刻,恰恰会引起他们的小看。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他们与众不同的文明和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


辜鸿铭谈中国人的精神“温良”


在国家积贫积弱,封建头脑根深蒂固的年月,文化刷新是历史一定。


但现在看来,辜鸿铭却拥有逾越时代的眼光。


他忧郁的不是那条辫子,而是文化断层。


让人民弃绝一样器械是容易的,捡起来就太难。


“我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瀛、仕在北洋,然则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先生明白数门外语,怎会不知科学和民主的利益。但在外洋的履历也让他意识到西方文化的先天不足:缺乏仁义,只知竞争。


一个国家内在的精神文明,才是民族经久不衰的泉源所在。


全盘西化是一剂猛药,但一个只会鹦鹉学舌的民族,从基本上永远不可能拥有文化自信。


虽万万人吾往矣。


他只是用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解释态度,珍爱他心中的正道。


《醒悟年月》对争议人物不加评判,而是全力描绘其个性和头脑,展现时代背景和动因。


香玉看来,这才是历史正剧的准确打开方式。



人们总在眷念民国。


很大缘故原由是由于,那时泛起了许多大师,他们不是乏味的学究,而是有趣的个体。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身世非凡,却宁愿舍弃一切荣华富贵,投身救国运动。为这个土地上的生灵,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和眼泪。



在那时的北大校园里,有长衫马褂,也有西装革履。唯有开放包容的环境,才气发生精彩,猛烈的头脑碰撞。


君子和而不同。


也许方式各异,但那颗爱国之心是不容置疑的。


《醒悟年月》让观众回溯历史,看到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简朴和深沉。



他们是那一代人中,头脑的领航者。


惋惜,厥后有的人英年早逝,有的人误入歧途,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头有尾。但不能由于有瑕疵,就全盘否定一小我私家的历史孝敬。


以史明智,不盲从,不执拗。形成自己的态度,追求自己的信仰,这也许也是编剧的意图。



回到我们所处的时代,在去年的中印冲突中,牺牲的营长陈红军由于拒绝做俘虏,被敌人砸断十指。


外国人也许不能明白,为什么在战场上的中国人宁死不屈。


但只要他们稍微读过一点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这样无畏的英雄古已有之。


为中华之崛起,抛头颅,洒热血。这是刻进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


面临采访,我们的武士仍强调:“宁愿高原埋忠骨,也绝不丢失祖国的一寸领土。”


这风骨,和百年前的醒悟者们一脉相承。


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自力鱼影戏(ID:duliyumovie),作者:马香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allart.com.cn//cms/2021/0309/417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