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付一夫
歇业170多天后,影院终于迎来了复工。
由于空间密闭、职员麋集、滞留时间久等与生俱来的特殊属性,影院的开放设计被一拖再拖,观影者望眼欲穿,谋划者损失惨重,从业者叫苦不迭。而7月16日的一纸官宣,宛若沙漠中的一场暴雨滋润了万物,只管另有“执行交织隔座售票、每场上座率不得跨越30%、原则上不售卖零食和饮料”等限制条件,只管现在定档影片主要为中小体量新片和经典老片的重映,但市场各方依然欢呼雀跃,振奋无比。
数据显示,自天下影院有序复工以来,首周(7月20 日~7月26日)票房便到达1.09亿元,各地共有跨越5000家影院恢复营业,复工率靠近50%,放映场次、观影人次等指标同样在逐日上涨。
此情此景,人们似乎可以想当然地以为,只要疫情防控到位,影院重现昔日绚烂只是时间问题。然而若是深入分析,你会发现,情形并不如想象中那般乐观。
1
疫情之下,影戏产业着实不易。
海内影院自今年1月下旬暂停营业以来,整个行业已经履历了近6个月的停摆,这对许多人来说就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尤其是错过了一年之中最主要的春节档、情人节档和五一档,让影戏票房收入直接跌入谷底。凭据灯塔数据的相关统计,2020年上半年海内票房收入仅为22.4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92.9%。
现在各地影院终于迎来重启,行业至暗时刻虽已竣事,但苦日子却并没有终止。
我们不妨简朴做个对比:影院复工首周票房为1.09亿元,平均天天也许为1500多万元;而2019年整年影戏总票房约为642.66亿元,平均天天约1.76亿元——单日票房,一个1500多万元,一个1.76亿元,前者尚不足后者的1/10,差距之悬殊不言自明。换言之,影院的复工并没有引发所谓的“报复式观影”,行业的功力恢复还不到去年的一成。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们虽然具备去影院观影的强烈意愿,但相当一部门人对于“在密闭场所较长时间停留”这一消费场景的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尤其是近期海内个体都会疫情的反弹,又给人们增添了几分挂念。
此外,受上座率、优质新片缺乏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客流量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到正常水平,再加上毛利率极高的零食、饮料暂时停卖,不仅会进一步影响影院收入,还在一定水平上降低了对于观影人群的吸引力,不少人会以为“没有爆米花和可乐的影戏院不够带劲”。考虑到影院复工后将会面临租金、人工、防疫等硬性投入,现阶段的票房收入生怕难以笼罩开业成本。
以北京为例。凭据证券日报的报道,住手7月24日18时,北京市开业的影戏院里,平均每家影戏院单日收入仅1万元,只有去年同期的5%;而不少影院的负责人都示意,开业“真的不赚钱”。
那么,这样的状态要连续多久呢?中国影戏家协会5月份公布的《影戏院生计状态调研讲述》显示,半数影院以为恢复营业后要到达疫情前的观影状态,至少需要3-6个月,另有37%的影院以为需半年以上时间;若是以8月作为复工时间起点,以2019年月度票房为参考,票房收入从复工首月占比去年同期30%起逐月递增,按6个月恢复到90%的水平盘算,整年票房预估128亿元左右,比2019年下降80%。
影院周全恢复,路还很漫长。
2
与终端影院停摆相伴相生的,是企业谋划难题。
收入端几近住手,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又相对刚性,导致海内影视板块上半年业绩普遍泛起严重亏损态势,即即是万达影戏、中国影戏等着名上市公司也不能破例;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也显示,万达影戏、金逸影视、北京文化在上半年均表现为亏损(见表1)。
典型如行业老大哥万达影戏,在其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中提到,净利润泛起较大亏损的主要原因为: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公司下属600余家海内影城自2020年1月23日起所有歇业,境外影城也自2020年3月尾暂停营业,同时公司主投主控的《唐人街探案3》等影片未能准期上映,部门影视剧拍摄进度也有所延迟,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此外,公司仍需要支付员工薪酬、影院租金、财务费用等较为刚性的成本费用,导致预告期内公司谋划业绩泛起较大亏损。”
巨头尚且云云,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无疑加倍艰难,许多甚至不得不歇业或是退出。来自中国影戏家协会的数据解释,疫情发作以来,影院相关企业吊销、注销数目呈快速上升趋势,住手2020年6月,已有13170家影视相关公司注销或吊销,远超2019年同期数目,用“倒闭潮”来形容并不太过。
另外,《影戏院生计状态调研讲述》的统计效果显示,介入调研的187家影院今年一季度平均收入为34.5万元,平均运营成本却高达117.9万元,亏损之严重不言自明;而在新冠疫情连续影响之下,快要半数的影院账上资金不足,现金流求助,半只脚踩出了悬崖,多达42%的影院以为自己有“关门大吉”的风险,只有10%的影院有可能转手继续谋划,另有28%的影院示意“守候总部统一安排”。
另有数据解释,现在天下各地的影院天天以30家左右的速率在申请闭店或停业,这意味着天下影院的半壁江山处在殒命边缘——这当中,有相当一部门是中小影院。
在此靠山下,即即是允许复工,许多还在世的中小影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恢复营业是等死,恢复营业却成了赔本赚吆喝,可能死得更快。
3
行业低迷,疫情打击自然是头号元凶。可若是拉长时间轴,我们会发现危急实在早露眉目。
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我国影戏产业的快速生长有目共睹,历年影戏票房收入、影戏观影人次、影戏放映场次和影戏银幕总数等要害指标整体上均表现为稳步上升(见表2),其中,影戏银幕总数稳居世界第一位。现在,看影戏也越来越成为国人一样平常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门。
然而繁荣的背后,我们很容易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影院盈利能力正逐年衰减。从“单银幕票房”这一要害指标上看,其数值已从2015年的137.6万元/块降至2019年的91.1万元/块(见图3),受此影响,各大主要影院对应的上市公司增速都泛起了差别水平的下滑。
之以是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海内观影人次和观众上座率并没有随着银幕数目的井喷而获得响应的提高。Wind数据解释,自2016年起,我国观影人次增速最先显著低于银幕数目增速,2019年观影人次仅比2018年增加了0.64%,但银幕增速却高达16.16%。艾媒咨询的数据也显示,天下平均上座率从2016年高点时的17.4%下滑至2019年的11%(见图4)。特别是近几年,院线主要进军下沉市场,但这些区域的观众数目增进却极为有限,投入与回报难成正比。
另一方面,影院租金和运营成本没有丝毫削减。例如,为了迎合消费升级浪潮,不少影院大刀阔斧地升级装备改善环境,种种IMAX、4D影院闪亮登场,却也大幅度增加了各项成本和谋划管理难度,进而使得单块银幕产出不停下跌,影院业绩自然难以获得保证——这种情形不仅一再泛起在中小影院,就连个体大的院线也没能幸免,曾经轰动一时的“星美系院线陷欠薪风浪”就是这一现实的缩影。
与此同时,影院还必须面临来自外部的打击。详细而言,随着短视频、直播等平台的崛起,人们的休闲娱乐内容和方式变得加倍厚实,用户注意力和时间不停被抢占;而娱乐和影戏市场的线上化又加剧了视频平台与线下影院的竞争,疫情时代又有不少用户进一步习惯于使用线上平台。云云一来,纵然影院可以凭借着综合感官体验的优势而无法被完全取代,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比以往更为充实,影院的职位已经在日益受到威胁。
疫情的降临虽然重创了行业,却也带来了一个难过的镇定期。未来将若何生长,真的需要好好思索一番。
4
话说回来,疫情事后,任何行业的复工复产都无法做到一蹴而就,势必需要履历一个循序渐进的“回血”历程。就像同为线下服务业的餐饮和旅游,现在虽然尚未回到疫情之前的谋划状态,但连续向好之势有目共睹。以是,我们理应再给影戏行业多一点时间和支持。
那么,除了疫情防控形势、观众信心等因素之外,另有什么是左右影戏票房恢复历程的要害所在呢?
我的谜底是,重磅新片的重新定档和上映时间。
众所周知,影戏是典型的内容驱动行业,好的影片必然会吸引宽大消费者重回影院,从而拉动票房增进。参考艺恩咨询的数据,2019年我国影戏票房排名前五名的累计票房收入高达197.9亿元,占整年总票房的比重为30.8%,较2018年的24.7%有显著提升,这也侧面佐证了优质影片对票房的拉动作用正在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观众对于影戏内容升级的诉求也是日趋显著。直接例证即是2019年票房排名前五的影片,其豆瓣平均分到达7.9,而该数据在2018年和2017年则分别为7.7和6.3(见表3)。
这当中,除了《速率与激情8》、《复联3》和《复联4》,其余清一色都是国产影片。不难发现,相比于入口影片,国产影片更能引发民众情绪共识,而且随着我国影戏创作质量的提高、题材的厚实、类型的多元化、气概的多样化,以《战狼》、《哪吒之魔童降世》、《落难地球》、《红海行动》为代表的大片不仅一次又一次地打破票房纪录,还赢得了极佳的市场口碑。
从这个角度看,后续高质量国产大片的上映,或将成为后疫情时代影院苏醒的要害一环。
好消息是,各大影视公司已积攒了许多“硬货”,好比原定于春节的撤档影片《姜子牙》、《夺冠》(原名《中国女排》)、《紧要救援》、《急先锋》、《唐人街探案3》等国产重磅影片,无论是在题材上照样在制作团队和演员阵容上,都异常相符当前潮水,票房自然值得期待。届时,势必会引发一波真正意义上的“报复性观影”,行业也将有望一扫阴霾,扬眉吐气。
至于上映时间,是国庆档,照样年底贺岁档,抑或是2021年的春节档?拭目以待。
虽然行业依然艰难,前方仍充满未知,然则究竟,这里已经不再是一潭死水,动起来,就有希望。
银幕已经点亮,其余,还会远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allart.com.cn//cms/2020/0802/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