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经济观察报观察家(ID:eeoobserver),原题目:《释教的资源主义——从犍陀罗到敦煌》,作者:刘刚,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资源主义的宗教样式
古代天下有没有“资源主义”?是个值得一提的问题。
若凭据五种社会形态来说,“资源主义社会”只有近代有,而古代未有。纵然有,那也是作为萌芽存在。要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才会发出个芽来。
若是我们放下五种社会形态,换个说法呢?那就不一定了。比如说,放在国家形态上来看,国家的钱币政策及其钱币经济,是否包含了国家资源主义的因素呢?尚有国家之间的商业及其对国家利益的追求所显示的重商主义,是否属于资源主义的国家样式呢?
若谓之是,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人类自有国家以来就有资源主义。
我们还可以把它放到人性论上来看,资源主义的泉源就在人性好利中,正是人性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发生了资源主义。
因此,从人类有了自己的生产方式,将人自身从自然界里解放出来,最先有了生产交流和社会分工,资源主义就泛起了。就此而言,资源主义古代有,近代也有,但各有各的样式。
释教的资源主义,就是古代天下资源主义的一个宗教样式。然而,释教不是要“一乾二净”嘛,怎么还搞资源主义呢?
清净,是针对自我修行而言的,若要普度众生,还真得搞点资源主义,其最为显著的标志,即是迦腻色迦王将自己头像同佛陀头像铸在统一枚金币上。
试问,普度众生最利便的秘诀在那里?固然在流通领域。在流通领域普度众生,尚有什么比流通的佛币更有气力?将国家信用建立在宗教信仰上,再以钱币经济开显佛法之光。贵霜王朝刊行佛币,使释教走在了国家资源主义的道路上。
大乘释教,不再是谁人土生土长说着巴利语的乡下佬,而是在希腊化天下里说着庄重梵语的天之骄子,为了让佛币统治丝绸之路,还要让佛法说汉语。
恰好,中国人来了,在通往天下历史的道路上相遇了佛法。
原本张骞通西域,就是奔着大月氏去的,而大月氏即贵霜王朝前身,对二者汉人未加区分,一概称之为大月氏,原指望与之团结夹击匈奴。
但新的大月氏人,加入了太多的希腊化身分,早已淡薄了对匈奴的愤恨,加上他们已经掌握了丝绸之路的商业通道,正是“无边法雨潇潇下,不尽财源滚滚来”,能以商业立国,何须还要战争?
印度的香料,中国的丝绸,罗马帝国的追求,都被贵霜王朝掌握了。罗马帝国因与安息历久战争,陆路被阻,故其与东方商业转向海路,从地中海到红海,从红海进入印度洋,来到印度。
这条航道,公元一世纪就被希腊人发现了,这与其说是献给罗马帝国的一份厚礼,而毋宁说是贵霜王朝分享天赐良机,从陆上到海上,都被它枢纽。
东西方两个最壮大的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要通过它来毗邻,而它则是与之并驾齐驱的第三大帝国。
它一手拿着佛币,一手拿着佛法,往东,翻山越岭,开拓汉传释教的通道;往西,漂洋过海,却未能开发出一个释教资源主义的新天下。罗马之于东方,惟求丝绸、香料,其于佛法和佛币概不需要。
而中国之于中亚,先要战马,后要佛法,以战马击匈奴,用佛法治西域。之于佛币,则因汉家自有铜钱,与西方币制差别,若以君王头像铸币,那便犯了大忌。
君王头像,岂能任人掌握,玩于掌股?王云云,佛也云云,故但取佛法,不取佛币。然释教资源主义不独体现于佛币,亦隐含在佛法中,同佛法一道进入中国,并得以生长。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指出,释教东传,不仅传入宗教看法,还传入了一种“近代资源主义的形式”。这跟我们的说法不太一样,我们以为,释教在古代天下里存在,如何能生长出“近代资源主义的形式”来?“近代资源主义的形式”是在欧洲发生的,怎么会跑到古代东方的释教中来?
这样未加思索的说法很可能会带来误会,使人误以为“近代资源主义的形式”是从古代释教资源主义中来的,不知不觉落入“西学东源”的套路。
实在,资源主义虽有古代、近代之分,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基于人性好利的显示形式,以是,看上去大致都相似,更何况释教资源主义里,有着普遍的希腊化因素的存在,故与西方兴起的“近代资源主义的形式”,具有古代的亲戚关系。
释教资源主义,泛起在希腊化天下里,选择了犍陀罗为飞翔地。为此,汉传释教对原始释教作了基本革新,而有“燃灯佛授记”。只管历史上,佛陀从未到过犍陀罗,可“燃灯佛授记”,却把佛陀的宿世放在了那儿,把佛传故事的劈头和释教神圣的起源——宿世因果,定位在犍陀罗。
今生佛在印度,宿世佛在犍陀罗,这样放置下来,应当尚有个未来佛,佛陀已授记于弥勒,弥勒会泛起在那里?在中国。
他就是谁人布袋僧人,手提着一应俱全的乾坤袋,没有什么他装不进来,无论袋子里装了什么,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照样前因后果,他背起来就走,然后,坐在每一个寺院的大门口,于红尘中面向未来,笑口常开。
从华氏城到犍陀罗,从犍陀罗到敦煌,对应着三世佛,释教说着汉语前往中国,那三座佛法之城,划分标志着释教的今生、宿世和未来,未来就在中国。
贵霜王朝时期,释教再次腾飞,从希腊化天下飞向中国式天下。
前一次,是在孔雀王朝,从恒河流域腾飞,飞向希腊化天下,那也可以说是释教凤凰涅槃第一期。而这次,则以犍陀罗为中央,开启了释教凤凰涅槃第二期。
原本贵霜王朝兴起,重新释教里一度生长出国家资源主义,可好景不长,在通往帝国的道路上,先是遭遇了萨珊波斯的偷袭,接着突如其来的白匈奴给了致命一击,帝国倒下了,释教东去。贵霜宿世,被称作大月氏,于是,从那里往返那里去。
想当年,大月氏人被匈奴从中国西部赶出去,一起逃亡到西域,在希腊化天下里找到了一块立足之地,并以此为凭据,逐步主宰了西域。贵霜王朝接踵而起,虽然是希腊裔复辟,但在中国人看来,他们照样大月氏,还把他们看作是炎黄子孙的一部分。
做生意与传教:向着东方的敦煌
不知他们是否尚有故国之思和故土之恋,作为大月氏人的新生代,他们终于回来了,以一种最好的方式,不是以战士,而是以传教士,不是以牧人,而是以商人,他们不仅带着佛法和佛造像,还带着资源主义的佛光,从犍陀罗出发,往敦煌来了。
做生意与传教相连系,他们来了!不仅走出一条自由商业的释教资源主义的丝绸之路,而且走出一条头脑共和三教合一的汉传释教之路,他们两条退走路,带着希腊化天下的头脑与财富,经由龟兹,走向敦煌,走向中国式天下,他们真是如归家园。
因太史公在《史记·大宛传》中早就说过“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东汉应邵注《汉书》也说“敦,大也;煌,盛也”,以是,到了唐朝,李吉甫编《元和郡县图志》时,就接着说“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这是汉唐气象的说法。
不外,现代学者却尚有说法,说“敦煌”词源,并非来自汉语,以是,不能用作“大”呀“盛”啊的说法。他们以为,在《山海经》之《山经》第三卷《北山经》中,有所谓“敦薨”,即为“敦煌”之初名,观此名,当为本地人称谓的汉语音译。
而希腊人,则称“敦煌”为“都货罗”,“都货罗”即“吐火罗”,也就是原居于敦煌、祁连间的大月氏人,故“敦薨”或“敦煌”,皆为“吐火罗”音译。
因此,汉唐之间,所谓“敦煌人”,应该就是大月氏人,在汉家天下里,以“敦煌”为城,实在就是在召唤大月氏人,召唤他们归来,一同对于匈奴人。
倘若放在齐家文化时,他们还没有汉语名称“大月氏”,但总应该有个印欧语系的称谓吧,叫什么?岂非就是“吐火罗”?总之,他们的祖先早就来到这里,带来了青铜文化,那是青铜时代的整个的文明系统,同齐家人有过那么一次“金玉良缘”。
这次,他们又来了,像他们的祖先那样,带来一个新的文明系统,若是说他们的祖先带来的是以物质文明为主的青铜文化的天下系统,那么他们带来的则是以释教为标志的精神文明的希腊化天下的系统。
于是,汉传释教在中国头脑与希腊、印度头脑的共和中泛起,这三大轴心期文明一体化所发生的头脑,是第一次真正具有天下性的头脑。
从犍陀罗到敦煌,从大月氏到汉唐,我们看到了人类历史上最为美妙的文明景观,希腊化天下和中国式天下通过最为神圣的佛法连系,想想吧,这有多大?东西方都能装下,不就是普度众生?让天下历史的车轮满载着人类文明运行,这就是大乘!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汉唐盛世的盛大款式,是由于有了希腊化天下的加入,不是以帝国方式,亦非以王朝面目,而是让汉传释教以市场经济安身,在文化山河立命,走了一条与文化中国相连系的路。
以往,释教在印度,与孔雀王朝连系,在希腊化天下,与贵霜王朝互助,靠着王朝扩张,它也扩大影响,随着王朝消亡,它也随着亡命,从印度亡命到中亚,从中亚亡命到东亚,有了文化中国托底,它可以脱离王朝自主。
从汉到唐,数百年间,兴亡了好几个朝代,更迭了数十个国家,可释教亡命了吗?没有!就算王朝要灭佛,可释教亡了吗?照样没有。由于它已成为文化中国的一部分。一代代王朝过去了,无论兴衰,它都存在,一国又一国交替,它自有山河可居。
它接受王朝供养,但绝不放弃市场,它不再依赖一代王朝去追求国家资源主义,而是用佛家资源主义的方式去生长自主的寺院经济,不仅像犹太教那样放贷生息,如谢和耐说的使“供物资源化”,还谋划土地与商业,形成如吕澂所言“以庄园经济为基础的义学”。
释教资源主义何以能在中国同释教教义兼容,生长出财源茂盛的寺院经济?在释教到来之前,中国究竟是一块如谢和耐所说的资源主义的僻壤,照样资源主义的温床?
释道儒的共和
谢和耐所言显然忽略了中国道家头脑,释教进入中国,首先就与中国道家连系,不光在教义上和修行上追求连系,还使释教资源主义通往道家自由主义。
西方人习惯于站在他们固有的自由主义的立场上,来看中国道家头脑,把道家的自然主义也看作是自由主义,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天道自由主义”。
不光现代西方人这样看,三百年前的西方人也这样看。最早把老子的《道德经》当做西方自由主义的源头的,是被马克思称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的法国重农学派的弗朗索瓦·魁奈,他从传教士那里领会到老子的“无为”头脑,将它译为“自由放任”,作为其“自然法则政治论”要义,这一点,很可能对亚当·斯密有影响。
“自由放任”的依据是什么?固然是天道,市场背后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从那里来?固然也是从天道来,政府管不了,也不能管,也许这就是亚当·斯密从老子那里获得的灵感?
若是说自由主义之于中国,显示为天道自然。那么在西方,其自由主义的传统,照样基于天赋人权。在市场经济方面,天道自由主义具有启发性,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就留下了一些启发之痕,但在国家看法上,他们信仰的则是天赋人权。
二十世纪中叶,针对凯恩斯主义,哈耶克提出“自觉的秩序”,又从老子那里获得了新的灵感,用“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否决国家干预。
时至今日,尚有人主张中国应该用道家头脑来生长市场经济,美国学者邓正莱(James.A.Dorn)在《中国的前途:市场社会主义照样市场道家》一文中指出:
“《道德经》就是中国的自由宪章。老子关于天道、自由与无为的头脑,跟亚当斯密的一样,既是道德的,也是适用的:说它是道德的,是由于它建立在美德基础上,说它是适用的,由于它能导向繁荣。凭据天道所演化的秩序就是哈耶克所分析的那种自觉秩序。”
释教资源主义相遇道家自由主义,比西方人早了上千年,不知释教资源主义有没有从《道德经》中获得市场经济的灵感?但释教进入中国时,中国在资源主义方面并非像谢和耐以为的那样,是一张一无所有的白纸,而是早已准备好了《货殖列传》那样的资源主义温床,我们从释教史上还未见有过《货殖列传》似的资源主义篇章。
不光道家有自由主义的头脑,儒家也有。1912年,凯恩斯在《经济学杂志》上揭晓了对陈焕章的《孔门理财学》所作的书评,其中,就提到了儒家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头脑。
耐人寻味的是,西方经济学两个对立学派的代表人物凯恩斯和哈耶克,一个提倡为国理财的儒家经济学主张,另一位则从“自觉的秩序”中看到了老子的头脑,虽然都提倡自由主义,但一个要国家干预如孔门仁政,一个要“自觉的秩序”似老子无为。
由此可见,轴心期头脑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永远的现代性”,孔老之学,历时两千余年,险些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人推尊,因而与时俱进,这还不是“永远的现代性”?而且轴心期头脑,除了不为一时所限,还能不为一地所止,不光在中国普及,还在西方盛行,这就反映了轴心期头脑的第二个特征,亦即具有“一定的普世性”。
释教入中土,同时相遇了道家与儒家,道家相近,不仅在显性的教义和修行方面多能相通,而且在隐形的释教资源主义方面,也足以相容。
而儒家则差别,释教教义本就与儒家政治伦理犯冲,释教要求出家,已非儒家提倡的家国情怀所能容,更何况释教资源主义也难以纳入孔门为国理财——“足食,足兵,富之,教之”的纲要中。只管云云,儒家虽与释教宗旨差别,但于资源主义尚能通融。
寺院经济的生长,只要不影响到儒家为国理财的“足食,足兵”设计和“富之,教之”的仁政方案,儒家也不是非要重农抑商,抑制释教资源主义仰面。以是,我们说,释教资源主义在中国有着足够的生长空间。
尤其在中国西域,一个文明的大熔炉——敦煌泛起了!西域,不仅是佛法的通道,敦煌,也不单是大乘的驿站,它更是一个文明的大熔炉,中国、希腊、印度三大轴心期文明在那里融冶,形成了一个真正具有天下性的新天下,令汤因比为它喝彩。
唐代敦煌,泛起了新天下的曙光,被寄托了人类性的理想。它比长安精彩,若仅以长安为代表,唐朝还不能称之为大唐。要有敦煌,大唐才成其为大,长安只能代表王朝中国,而西域是个希腊化天下与中国式天下共和的人类运气共同体,长安不能代表它,要有敦煌来代表。
敦者,大也!佛法不到敦煌,不能成其为大乘,敦煌,不是大乘的起点,也不是大乘的终点,但它是大乘的枢纽处,是大乘的聚集场,乃所谓集大成者也,此前,无有其大者,今后,亦无过于其大者。
读天下史,我们发现,有人把敦煌称之为“东方的佛罗伦萨”,这是舍本逐末了,同样中兴希腊方式,敦煌比佛罗伦萨早了好几百年,无疑要敦煌优先。
在三大文明的连系处,敦煌成为三位一体,当希腊化天下在中亚解体时,被丝绸之路和汉传释教带到中国西域,为文化中国输入新鲜血液,一个兼容了希腊化天下的文化中国重启于敦煌。
一代王朝——孔雀王朝垮了,一个帝国——贵霜帝国倒了,新的人类运气共同体——文化中国泛起了,普度众生岂非尚有比这更大的车子——大乘?那可是一辆要开往“天下为公,人类大同”的天命之车啊!
其交通枢纽四通八达,就在敦煌。敦煌,只有在敦煌,文化中国的光泽才气将那位于欧亚大陆中央的天下的心脏照亮,有人说,那就是文艺中兴的光。是轴心期那三大文明,在中国西域放出的新的头脑共和之光。
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经济观察报观察家(ID:eeoobserver),作者:刘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allart.com.cn//html/2020/1114/3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