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经济考察网(ID:eeojjgcw),作者:李紫宸,编辑:王怡迪,题图来自:IC photo
7月以来,我国南方江西、安徽、湖北等多地因遭受连续强降雨袭击,江河水位迅速上涨而引发洪涝灾害,现在已致万万群众受灾。
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14日转达,洪涝灾害已导致该省607.7万人受灾,全省累计投入抗洪抢险人力109.9万人。据江西省政府官网数据统计,7月13日,长江干流、鄱阳湖区及其他圩堤超警堤防长度2475.21公里,当日投入抗洪抢险人力18.27万人。
经济考察网记者探访了位于鄱阳湖东岸的鄱阳县暂且救灾安置点——澹湖小学。
2020年7月13日下昼5点半,鄱阳县澹湖小学教学楼楼下的过道中坐满了人。有人在打牌,有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操着鄱阳话闲聊。鼎沸的人声中混杂着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十几张学生单人课桌穿插着安放在人堆里,课桌上是煤气灶,有人已经最先生火晚饭。
此时天气湿热依旧。三天没有下雨了,但水照样没有退去的意思。
管驿前村的村民已经在这里住了七天。出学校大门左拐200米就是饶河,村民们天天都要到河岸边看一看。村民冯凤闻说,今天的水位下降了两寸,也就是六厘米。
薄暮6点半,冯凤闻站在堤岸边,水面距离河堤顶部只有1米左右的高度。一团开着紫花的水葫芦草从上游飘了过来,险些伸手可及。沿河岸上竖着差别颜色的旌旗,江风吹来,旗面飘扬。
数天前,姚钦划着一只白色的小船回了一趟一公里之外的家。“家里的水现在到我下巴这里。”姚钦说。姚钦身高1米77,面色黄黑,那是他常年外出打渔日晒所致。
但渔民姚钦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再去打渔。在课堂里,他和村里的另一位老人周梅甄时不时面面相觑,脸上有时滑过一丝不易觉察的茫然。
洪水和课堂
姚钦斜倚在课堂里的一个床头,拿出从管驿前的家中拍回的几张照片和视频。
照片中,一楼客厅里的木质长椅翻了个身,椅子腿朝上立在空中。一只绿色的拖鞋躺在通往二楼的楼梯台阶上,洪水恰好没到那里。一些琐屑的日用品挤在楼梯的拐角处,那是临走之前,姚钦拾掇了放在那里的。
姚钦在村里划着船。早年行走在乡村的道路上,现在则行驶在乡村的半空,眼前一片黄色的汪洋,这是一种颇为奇异的体验。小船一起划过,两侧的楼房第一层基本都浸泡在水底,远处的树高高矮矮地站在水中,只能看获得郁郁葱葱的树头。
现在,去往村口的路已经封锁,为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乡村不再允许进入。
这是他住在澹湖小学的第七天。屋里铺了六七张床,床由学生的课桌和木板暂且搭建而成。一个屋子能睡四五户人家,十来小我私家。
作为安置点的澹湖小学 李紫宸 /摄
姚钦指着课堂的角落说,安置点的每户人家发了一箱矿泉水,一箱泡面,和一个西瓜。周梅甄弥补说,西瓜是村里的一位老板捐助的。
时逢新冠疫情尚未彻底排除,卫生间和课堂天天都要消毒。学校所属的饶州街道防汛救灾暂且党支部委员先容说,一层楼放置了一个保洁员,疫情时代,卫生一定要做好。这些天,当地的红十字会也派了人过来协助灾民安置的事情。
支部书记叶君先容说,管驿前是个渔村,就在圩外,紧贴着饶河,险些每年都市涨水,只是涨的程度差别。去年也是在这里,两层楼里住了20多户人家,住的时间也短。今年差别,整个学校都住满了。
“村民的情绪很稳,实在这里年年都涨水,人人习惯了。”叶君说。
管驿前的村民简直没有稀奇地惊慌。锅碗瓢盆煤气灶,以及衣服和床上用品,都是村民们从家里提前拿过来的。现在,教学楼下的过道成了团体开火、各煮各饭的食堂。
安置点内做饭的村民 李紫宸 /摄
“7月2、3号的时刻,社区就最先做部署,下去通知村民做好搬的准备。5、6号的时刻,水最先逐步上来了,社区就最先联系学校,安装水电,阵势低的人家先搬了过来。也有一些人家,在最后那一两天,水来得太快,没来得及带太多的器械。”叶君说。
“今年估量要住最长的时间。现在不涨水都算好的。”叶君示意,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保证吃的和用的。
至于政府若何津贴,这是后期的事情,究竟屋子的受损情形现在都无法确定。但她希望到时刻村民能够获得一定的救助。
和姚钦坐在统一间课堂的邹向亭清楚地记得1998年的洪水。那一年,他在外面一共住了2个月。那时,每家发放了一袋大米,另有一些衣物。
邹向亭估量,这一次最保守要住上一个多月,详细多久还要看后面的汛情。去年炎天他在学校住了不到10天,那时洪水只是到了他家的门口。
守候回家
姚钦40岁出头,算是管驿前村的“中生代”打渔人。他自谓不是一把打鱼的妙手,但尽管如此,也干了20多年。
水像是自然对管驿前村民的恩赐,也是管驿前村民的宿命。
“我14岁就最先打鱼了。”周梅甄的脸十分瘦削,操着一口外省人险些难以听懂的鄱阳话。今年他快要70岁,若是不是稀奇的缘故原由,他还将在家门口的这条饶河上继续打渔。
管驿前的100多户渔民中,像周梅甄这样的老渔人不在少数,只要身体还算硬朗,他们会一直筹划着这份旧业。
两个多月前,姚钦收到了4万多块钱,那是他购置渔船以及其他渔具花出去的成本。
渔船和渔具被收了上去。周梅甄收到的钱少一点,3万多块。同时,每户人家后续还将收到一笔12000元的渔民过分期津贴。
“从今年起,野生鱼不能再搞了。”在教学楼过道中,一位同样瘦削的老人悠悠地说。他语言不多,安静地坐在嘈杂的人群中。
“珍爱长江,珍爱自然环境,我们响应国家的政策。”姚钦站在课堂里继续说,但接下来他简直不知道该干什么。
往年打渔的时刻,姚钦一个月能赚一万来块钱,这对于赡养家中的两个老人和养育一个孩子,能够应付。
但姚钦现在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干什么了。“我40多岁了,学新器械学不会,过重的活儿又做不来。只能再去卖点劳力。”姚钦说。
姚钦打听到,四周的建设工地,一天干满九个小时能拿到180元。不外,外聘的工人干的都是最重的活儿,他以为有些对于不外来。
叶君说,管驿前年年受灾,政府以前就有将村民搬离这里的想法,但村民们并不是太愿意。这也好明白,这里的人世代打渔,迁地远了,就不能再打渔。
但现在管驿前的村民不再打渔,年年受灾,迁居的想法强烈了。
安置点村民 李紫宸 /摄
“希望政府能做这个决议。”姚钦说。
洪水年年有,但管驿前的村民们谁也没想到,今年的洪水会来得这么大。洪水退得慢,几天的时间里,家里的水位险些没有什么转变。
现在,姚钦和村民们要继续在课堂里住上一段时间,等洪水早些退去,好再次回到管驿前。在搬迁还没有什么着落之前,管驿前一直都照样自己的家。
(应采访工具要求,文章部门人物假名)
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经济考察网(ID:eeojjgcw),作者:李紫宸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allart.com.cn//html/2020/0716/2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