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进辉,题图 :IC photo
7月10日,理想汽车(以下简称“理想”)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文件显示,理想将最多召募1亿美元,股票代码“LI”,承销商包罗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中金等着名机构。本文不计划详细剖析理想的招股书,而是想聊聊理想建立5年来踩过的那些坑。
众所周知,2014年兴起互联网造车热潮,蔚来、小鹏均在那一年降生,理想只比它们晚起步一年,但现在处于落伍状态,交付总量、融资总额自不必说,产物线的厚实度也不如蔚来、小鹏,甚至比不上同年降生的威马,这三大玩家均已最先批量交付两款量产车型。
建立5年来,理想汽车走了不少弯路,理想掌门人李想难辞其咎,被autocarweekly评为“每一步都踩在政策巨坑里的人”。
我总结,理想至少踩了四个大坑:
一、SEV项目彻底凉凉
2015年,彼时理想还叫车和家,那时李想为车和家计划了两条门路:“小而美”的低速电动车SEV和“大而全”的增程式电动SUV。2016年12月,他透露,车和家即将在巴黎和旧金山启动共享出行营业,提供服务的首款车型SEV也正式上路。
2017年12月,李想最后一次在微博上提及车和家SEV,4个月后宣布将暂停SEV项目,并牵手滴滴重新制定营业计谋,投身中大型SUV和网约车产物开发。在我看来,车和家SEV折戟主要有三大缘故原由:
一是政策不明朗。虽然低速电动车处于灰色地带,但在海内和全球都有很大的市场规模,车和家最早在做产物计划时,预判低速电动车相关行业运营尺度会在短期内出台,并基于SEV进军分时租赁市场,但直到2017年底都未传来好消息。政策迟迟不明朗,使车和家不得不萌生退意。
二是产物竞争力不足。车和家SEV在中途泛起一次运营思绪转变,即原本面向民用市场的产物酿成租赁模式开发的隶属产物。换言之,其原本是面向通俗消费者,解决城市内0-30km的短途出行需求,但厥后放弃零售市场,转变为以运营为主,一个主要的缘故原由在于低速电动车市场比李想预想的更为庞大,一些2万元竞品的设置、续航并不弱于车和家SEV(订价5万元),自身产物并不具备竞争力。
三是攀亲滴滴更划算。东边不亮西边亮,车和家SEV项目相符欧洲L6e低速电动车规范尺度,计划在外洋开启共享出行营业。在转变为面向运营模式后,车和家SEV与现在欧洲市场中的雷诺Twizy车型看齐,在思索若何进入分时租赁和共享汽车市场时,李想找到了一条比打造SEV分时租赁模式更快更好的门路:与一家真正的出行公司互助。因此,你会看到,车和家与滴滴攀亲,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
三大因素相互叠加,促使车和家SEV项目最终走向彻底凉凉,李想不得不为当初对市场的误判“买单”,吞下失败的苦果。
二、无奈替力帆背锅
生产汽车需要生产资质,为解决生产资质问题,2018年12月,理想以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由此获得乘用车生产资质。收购后法人变更为理想团结创始人沈亚楠,2019年1月力帆汽车正式更名为“理想智造”。本以为准生证在握,一切准备就绪,只待袭击量产。
万万没想到,收购力帆汽车给理想带来了不小的贫苦,其在忙于量产之际,一桩又一桩合同纠纷找上门来。自去年6月起,理想智造先后被四川赛特制冷装备有限公司、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上海福宇龙汽车科技公司、上海福太隆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昌尚居暖通工程等23家公司起诉,而这些诉讼大部分都是买卖合同及票据纠纷。
去年9月至12月,理想智造先后三次被列为被执行人,严重影响了理想的品牌声誉和商业信誉。要知道,去年12月理想ONE最先量产交付,此时旗下公司被列为被执行人,使其处于尴尬田地,或多或少影响用户信心。为了取消外界疑虑,理想官方不得不发声明举行澄清。
“今年以来,理想智造三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所涉诉讼均为力帆团体持有并谋划力帆汽车时代发生的债务,诉讼案件发生后,均由力帆团体与相关债权人对接并追求解决方案,后期案件的处置也由力帆团体卖力。”理想官方示意。只管成为被执行人只是理想创业路上的插曲,澄清之后误会很快就消除,但仍给其造成了不必要的贫苦。
三、增程式并不讨好
此前,理想ONE对外宣传时一直以“增程式电动车”自居,强调这一解决方案可以让用户告辞里程焦虑。今年4月30日,其终于放弃这一执念,李想示意,未来不再强调理想ONE是“增程式电动车”观点,统一口径为插电式夹杂动力汽车。“这样对用户,对我们,对媒体都好。”理想推翻人设的背后,凸显其在营销层面的无奈和对现实压力的妥协。
要知道,“增程式”是一个小众观点,在产物宣传上并不能简朴、直接地向消费者转达手艺内在,若是专门向消费者先容这一观点,会增添营销用度,而且效果欠好。理想改变势在必行,宣传口号虽然容易改变,但门路差异带来的烦恼却无法容易规避。
今年之前,与纯电动车相比,插电混动车享受的补助力度本来就小;今年设置30万元的补助门槛,使理想陷入进退维谷的逆境。一个主要的缘故原由在于,理想ONE补助后零售价为32.8万元,不在补助局限之内,理想不得不自掏腰包给用户补助,无疑会加重自身的资金肩负和谋划压力。
或许你会说,理想ONE可以降价到30万元以内来获取补助,从而提升产物竞争力,就算李想想这么干,也没有勇气实行。要知道,理想ONE在去年12月刚刚上市,预售客户还没完成所有交付,贸然降价恐引发首批种子用户吐槽、不满,步小鹏后尘。因此,理想只能自己兜底给用户补助。
坚持增程式电动车门路不仅让理想压力山大,也让其在与纯电动车的竞争中占下风,至少与蔚来、特斯拉相比处于劣势。前者有“换电模式”护体,不受30万元补助门槛限制;后者有降价理由和必要性,迅速降价到30万元以下,还拿到补助,这对20-40万元售价的国产电动车是不小袭击。
四、连发8起质量问题
只管获得王兴、王慧文、罗永浩、沈鹏等商业大佬一致力挺,但理想ONE在产物层面并非精美绝伦,反而被曝出一系列翻车黑料,车顶漏水、刹车失灵、磕碰断轴、汽车自燃等8起质量问题均指向这款明星产物。只治理想公关危急处置还算适合,但品控丑闻频发,或多或少会让用户和市场对其发生欠好的印象。
对此,理想某卖力人示意,“就现在发生的事故来看,80%都是供应商层面泛起的问题,好比刹车失灵由于博世ibooster故障,20%是我们治理层面的失误。”且岂论责任划分是否准确,理想存在治理失误是不争的事实。以断轴为例,车主以为理想ONE存在质量问题,提出退车的要求,但理想官方坚称断轴是受外力所致,与车辆自己的质量问题无关。
上述理想卖力人透露,事故缘故原由剖析存在一定难度。业内专家指出,断轴可能是生产过程管控太弱的缘故原由,即不合格的轴没有被检测出来就直接装到车辆上。“连系近期理想ONE露出的刹车失控、漏水等问题,基本可以判断,这是工厂治理的问题,造车新势力在这方面都是弱项。”
事实上,汽车工业的工厂治理是沉淀上百年才有今天的功效,这种能力是理想等造车新势力需要下功夫补课的。一般而言,新产物、新工艺、新装备刚最先使用时,难免会有考虑不周全之处或存在理论和现实的差距。传统车企通过长周期(1~2年)的试生产和验证,来解决掉许多新车质量问题,反观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在这方面存在显著短板。
品控的主要性不言而喻,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质量问题频仍,无形中给理想敲响了警钟,若是再不加速补齐短板,而是听之任之,未来品控丑闻或将继续上演,长此以往可能会引发信任危急。李想是时刻严把质量关,由于这是理想的生命线。
结语
不可否认,王兴、张颖等理想投资人对李想评价颇高,但理想一起下来走过不少弯路,作为一把手的李想必须负主要责任。在我看来,身世互联网的他是一位典型的产物司理型CEO,以解决市场痛点为导向做产物,在政策和营销方面则相对欠缺。
尤其是对政策的掌握频频泛起误差,说好听点叫时运不济,说难听点战略误判,导致理想吃力不讨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现在,理想周全走上正轨实属不易,理想ONE在短短半年就完成1万辆交付,创下造车新势力全新车型最快交付1万辆的纪录,显示十分抢眼,但与李想当初立下的Flag仍有不小差距。
去年李想信誓旦旦地示意,理想目的是到2020年卖出10万辆,到2025年能卖出100万辆。今年4月尾,当被媒体问及“未来三年销量方面给自己定下来一个怎么样的KPI”时,他并未正面回应。现在,2020年已过半程,理想ONE只卖出1万辆,基本可以断定李想已将当初的豪言壮语抛在脑后,选择向现实低头。
可以预见的是,依附半年交付1万辆的精彩战绩,理想乐成上岸纳斯达克是大概率事宜,但这并不代表其高光时刻来临,相反仍要把活下来看成头等大事来抓。用威马掌门人沈晖的话来说,头部造车新势力公司也难言平安。
威马云云,理想亦云云,未来仍将一直在路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allart.com.cn//html/2020/0713/2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