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华宇登录 > 正文 正文

华宇苹果版app下载_华人在美国的职位为什么云云

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严肃的人口学八卦(ID:renkou8gua),作者:张洋,密歇根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 


几周前,美国总统川普在推特上称谓“新型冠状病毒”为“中国病毒”,虽然他厥后公然示意不再使用“中国病毒”这个称谓,但华人甚至整个亚裔群体依然因此正在面临对照严重的种族主义歧视。



种族主义歧视一直是美国争论的焦点政治议题之一。但在美国,一提到种族主义,更多的是关于非裔和拉丁/西班牙裔美国人争取和白种人同等权益的讨论,亚裔相对较少地真正介入到种族主义的讨论中来。2010年,相对照于非裔美国人(约16%)和拉丁/西班牙裔美国人(约13%)在美国总人口中的占比,亚裔在美国大约占4.8%。单从总人口规模来看,亚裔是属于少数族裔的;但亚裔在教育、就业、收入、财富持有上一直高于或者靠近白人的平均水平。虽然亚裔由于这些成就被以为是“少数族裔模范”,但为什么一直很少引起重视,不能真正介入到政治议题的讨论中来呢?这背后有很深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缘故原由。我们今天来简朴地聊一下,为什么华人或者亚裔在美国职位云云“尴尬”。


被历史“遗忘”的一群人


我们都知道“奴隶制”是美国异常主要的历史,也是非裔美国人支出汗水和生命介入建构的历史。美国人现在也不停地重新审阅这段历史,争取非裔美国人和白人同等的权益。但华人用汗水和生命介入的一段历史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每小我私家都知道中国人介入铁路修建,每本历史课本都有这一段历史。但这也是美国人知道的关于它的所有——这是我们应该起劲改变的地方。”


华人主要通过19世纪几波“淘金”浪潮来到美国,集中居住在今天的加利福尼亚州区域。华人真正介入到美国历史的建构要追溯到美国的洲际铁路建设。“大平洋铁路”是第一条贯串北美大陆的铁路,也被英国BBC评为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天下七大工业事业。早先,华人被以为身体对照矮小,气力对照单薄,并不适合做建设铁路这样繁重的事情。但由于白人工人不愿意签署薪酬较低、事情负担重的合约,并提议频仍的团结歇工抗议。铁路项目负责人决议征用华人劳工,并以约白人工人10%到36%薪资和华人劳工签署了劳动合约(Ong 1985)



面临事情强度大、殒命风险高的铁路修建事情,华人显示出了卓越的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品质,逐渐成为铁路修建的主力。但与此同时,华人却面临着薪资不同等待遇和排华情绪的影响。除了种族文化差异,华人在歇工过程中,愿意接受铁路公司提出的小幅度涨薪要求而重新开始事情,从而无法完全融入白人组成的团结歇工阵营也是其中异常主要的缘故原由。由此可见,在这段历史中,在社会结构自己存在不同等的情况下,华人通过压缩自身生存空间和消费成本而起劲挣扎出一条生存在美国的路,却也由于没有加倍坚持争取同等待遇的斗争而受到更多不同等的歧视。


刻板印象:“成就好”与“手艺宅”


前段时间,美国民主党有一位亚裔总统候选人安德鲁·杨(Andrew Yang)。他也是第一位引起普遍关注的亚裔总统候选人。他提议给每一位美国人每个月发一千美金(也称自由盈利),还提议推行全民医疗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等等。美国政治谈论新闻对于他的竞选,纷纷提出对照相似的质疑,例如“若何战胜亚裔刻板印象(手艺宅)”和“若何更好地行使少数族裔身份,争取更多族裔的支持”等等。“成就好”和“手艺宅”一直是亚裔美国人刻板印象的标签。但这两个“标签”的形成其实是亚裔文化和美国社会结构互动的产物。这些标签既成就着亚裔,也阻碍着亚裔的进一步生长。



研究教育种族不同等的学者发现,亚裔学生遥遥领先白人和其他族裔学生的平均学习成就。通常有两种机制来注释教育成就差异—家庭经济职位和家庭文化环境。家庭经济水平对照高的家庭,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因此家庭经济职位与孩子的学习成就呈显著的正相关(Duncan et al.1972)


但在家庭经济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亚裔学生学习成就依然远远高于白人学生 (图1)。学者柳皑然和谢宇(Liu and Xie 2016)发现,亚裔家庭文化可以有效地注释白人学生和亚裔学生的学习成就差异。受孔子头脑影响的东亚文化异常推许教育的主要作用,而且信赖起劲事情可以战胜困难取得成就,亚洲怙恃们也对孩子有较高的教育期待。受益这种家庭文化,在“男性气概”备受推许的美国高中文化下(其中一个显示是作乱,好比轻视教育成就),亚裔男生的学习成就与亚裔女性学习成就的差异也比其他族裔要小(Yavorsky and Buchmann 2019)。亚洲的家庭文化很好地顺应了美国的教育结构,并发挥了努力的作用。


图1. 家庭经济水平与学习成就关系的种族差异(Liu and Xie 2016)


除了“学习好”,亚裔的另一个标签“手艺宅”是更难脱节的。不用摆出统计数据,只要你走进一所大学科学或者工程学院的课堂,就会发现亚裔是这里的主流群体。由于亚裔更倾向于选择科学和工程类的专业,他们也占有着相关事情的很大的比例。



亚裔集中在手艺类专业和事情,不仅仅是小我私家选择的效果,更是美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文化导向的效果。美国自1970年代以来履历了大规模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好比经济全球化、就业市场空心化、经济金融化等等。学者谢宇和凯里沃德(Xie and Killewald 2012)发现由于科学和手艺相关事情相对照于医生、状师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薪资水平低许多,白人学生相对于亚裔学生更少选择科学专业及相关职业生长门路,因此亚裔既是“自动”也是“被动”地集中在了科学和工程等手艺类专业和职业。如表1,2006-2008年,亚裔学生在各个科学专业的占比都高于15%。别忘记了,亚裔在总人口中只占4.8%。


表1. 亚裔在美国科学专业的占比1960-2008 (Xie and Killewald 2012)


亚裔集中在科学和手艺类相关专业和事情,一部门是家庭文化和经济资源的影响,另一部门也跟白人学生“自动脱离” 科学和手艺类相关专业和事情以选择更高薪的专业和职业有关。由此可见,关于美国亚裔的刻板印象是亚洲文化和美国社会文化互动,也是小我私家选择和社会结构互动的效果。


“模范少数族裔 ”的悖论


由于亚裔在就业市场、收入、财富占比上的突出显示,被以为是“少数族裔模范”。亚裔在大部门中等收入以上事情中占比远远高于亚裔在总人口的占比。2013年,亚裔在谷歌、雅虎、英特尔、领英等公司中总占比27%,但仅占13%的管理层职位 (别忘记,亚裔在总人口中只占4.8%)。此外,无论是家庭收入、家庭财富、照样房产拥有比例,亚裔都很靠近或者高于美国白人的平均水平(表2)。可以说亚裔是一个经济状况相对优渥的族裔。


表2.美国家庭财富、收入中位数和房产持有率(U.S. Census Bureau,2014/2017)



亚裔无论在教育、就业、家庭收入、财富占比中都显示出了突破社会结构限制的优势。亚裔怪异的家庭文化和拼搏向上突破局限的品质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学者示意亚裔的怪异的“乐成模式”既不停再生产了亚裔的乐成,也让不符合亚裔乐成模式/刻板印象的亚裔成为“失败者”和“奇异值”Lee and Zhou 2015)。这种乐成模式/刻板印象既成就着亚裔,也成为了限制亚裔进一步生长的枷锁。



只管亚裔是“少数族裔模范”,他们却很容易在向上流动中遇到“玻璃天花板”,很难占有企业和政府管理层的事情,也很难在主要社会政治议题中发声。亚裔的怪异家庭文化很好地顺应了美国的社会结构和设置,并在其中生长出怪异的一条乐成之路。但亚裔更多扮演着社会结构的模范顺应者,而很少介入社会改变或者制订社会规则。



虽然太平洋铁路建设已经成为了遥远的已往,华人也逐渐靠自己的起劲在美国获得了经济上的富足,但和19世纪中叶的华人一样,他们的职位好像依然尴尬,依然无法发出响亮的声音。铭刻历史,突破刻板印象和生长瓶颈,仅仅靠取得小我私家教育和经济成就好像是远远不够的。


参考文献:

1.Duncan, Otis D., David L. Featherman, and Beverly Duncan.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and achievement." Seminar Press, 1972.

2.Krivo, Lauren J., and Robert L. Kaufman. "Housing and wealth inequality: Racial-ethnic differences in home equ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Demography 41.3 (2004): 585-605.

3.Lee, Jennifer, and Min Zhou. The Asian American Achievement Paradox.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2015.

4.Liu, Airan, and Yu Xie. "Why do Asian Americans academically outperform Whites?–The cultural explanation revisite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58 (2016): 210-226.

5.Ong, Paul M. "The Central Pacific Railroad and Exploitation of Chinese Labor." The Journal of Ethnic Studies 13.2 (1985): 119.

6. Xie, Yu and Alexandra A. Killewald. Is American Science in Declin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12.

7.Yavorsky, Jill E., and Claudia Buchmann. "Gender Typicalit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mong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Sociological Science 6 (2019): 661-683.

8.https://newrepublic.com/article/146587/silicon-valleys-forgotten-minority


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严肃的人口学八卦(ID:renkou8gua),作者:张洋,责编:赵梦晗,图编:熊英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allart.com.cn//html/2020/0331/137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