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光明日报(ID:gmrb1949),作者:刘文嘉,头图来自:李子柒视频截图
中国短视频博主李子柒的外洋粉丝量又创新高。2月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官微发文宣布,李子柒以1410万的YouTube订阅量刷新了该视频网站“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纪录。
2019年12月,这位叫李子柒的女孩在互联网上横空出世。相关微信民众号文章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达到了6万4千条,“李子柒”这三个字的组合迅速进入输入法。人们追索她的信息发现,近几年来,她在B站、微博、微信都有重大粉丝群,在外洋视频网站上的粉丝数目一度与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平起平坐。有意思的是,此次被刷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是她自己半年前的数据。
随后,她的名字频频在舆论场沉浮,她带来的文化征象被多个角度讨论,而且,讨论的质量显著超出了一般性的公共讨论。如果说一年多来有什么转变,那就是最初关于她的视频是否是“真实生涯”的纠结逐渐消散了,对她背后团队运作的质疑式微了。更要害的是,这种消逝不是由于问题有了“是”或“不是”的谜底,而是由于问题自己被取消了。
也就是说,随着短视频时代的降临,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线上生计方式的快速笼罩,人们对短视频意义上的“真实”有了新的认知。人们逐渐接受,移动社交中的博主、UP主、加V者背后,有着机构媒体一样的严谨团队,“意见”和“看法”是充实考虑过目的读者、数据判断和IP形象后的推送。
同样的原理,短视频风靡的缘故原由,恰恰不是由于原生态的、粗造的真实,而是经由精准镜头叙事的理想的真实。由于对普通人的生涯元素进行了抽取和再次组合,它们像VR全景装备一样,让人们感受到了比肉眼所见更真实的“真”与震撼。
可以这样归纳综合短视频的特征:非虚构和故事性。这两个在传统创作意义上矛盾的词汇,正好形成了短视频的要害吸引力。在短视频时代,讲好文化故事、有用输出文化,需要充实借助这样的前言特征。可以看看李子柒的文化美食视频是若何运用这个特征的:
它们选取中国墟落场景,长镜头展示主人公劳作情景,这是非虚构性;同时,它们编辑了墟落的部门视觉元素,通过主人公的行为——修竹、采笋、酿酒、制衣等等,形成了一种建构性的田园叙事,这种叙事既不属于哪个详细地方,甚至也不属于哪个真实的时间。但恰恰是没有详细地址,它构成了“家乡”的印象;由于模糊了详细时间,它被受众尤其是外洋受众看成了中国乡土文化生涯的真实表达,而后者本来是涣散在延展的历史中的。
犹如李子柒短视频刚兴起时主流谈论所表达的,这是一种以民间方式通报中国文化的好方式。一年多后再看,这种方式和其背后的短视频前言纪律,也应该在讲述文化故事、中国故事中充实运用起来,究竟视觉流传已经是不可逆的局势。大主题短视频往往失之于“急于讲原理”,而这种“急”,既和短视频特征中的“非虚构”冲突,也和故事性冲突,反而容易阻滞流传。因此,越是讲文化故事的短视频创作,越要表达一种松懈的、生涯的真实,需要从一定程度上抛却目的性、制止表达欲,并从故事上琢磨。
单个创作之外,更基础的是关注和激励短视频平台的优异原创者。由于文化交流的立体化,在任何社会里,都依赖于艺术语言的厚实、创作者的精神优裕。主流平台可以依据对方的兴趣点和短视频创作者确立连结,善于国风动画的激励其形式,二次元形式的激励其选择价值主题,倒不必求大责备和严丝合缝。互联网时代万物生长,自己“长”出来的创作者们,已经不自觉的率先试探新前言的特征,只是还来不及形成研究、进入知识。这个课题,留给了文化建构的思索者。
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光明日报(ID:gmrb1949),作者:刘文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allart.com.cn//cms/2021/0525/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