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腾讯新闻《潜望》栏目,作者:纪振宇,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场的医护职员都哭了,懊恼、疲劳、沮丧的情绪蔓延到病房的每一个角落,无法抢回一个年轻生命的无力感,重重地打击着这里的每一小我私家。”
4月10日,Anna拖着疲劳的脚步走进自己的公寓,她一头倒在床上,泪水却止不住地涌了出来。
刚竣事了延续第5个通宵夜班,Anna已经身心俱疲,作为纽约一所中等规模的私立医院第三年的住院医培训生,另有不到100天,她就能远在美国西海岸的丈夫和孩子团圆,但这时,新冠疫情却意外地到来了。
已往的5天里,Anna天天晚上7点前赶到医院,急忙做些准备后,延续高强度事情12个小时,早晨7点以后走出医院,这中心险些没有一刻喘息。
已往的一个月,纽约疫情生长迅猛,已经成为全美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区域。Anna所在的医院从3月11日确诊第一例新冠病例后,患者人数最先连续快速增添,床位重要,医疗资源变得左支右绌。
“我们的医院原本只有一个ICU(重症监护室),约莫20张床位,现在紧要扩展到了60张。” Anna对腾讯新闻《潜望》说。
从第一例新冠病例确诊后,Anna所在的医院就划定所有收支医院的职员,都必须至少佩带外科手术口罩,所有收支急诊室的,需要佩带N95口罩。
但这样的措施在Anna看来已经晚了。早在3月11日之前,医院里就泛起了几名疑似病例,但由于那时该私立医院自己并没有检测权,需要上报美国卫生部,提供病人的详细信息,一番周折下来,有些病例就已经错过了最佳早期治疗阶段。
“现在我们医院基本是满负荷运转,”Anna说,“平均1个护士要管4-5个重症病人,这已经是极限了。”
医生资源也是极其重要,由于白天和晚上必须要有主治医生在院内留守,在轮转换班不够的情形下,有时只能让外科医生来兼任,但他们对于一些内科的病情并不熟悉。
医护装备也是极其重要,Anna说,人人在网络上看到的纽约医生用一次性浴帽来做防护的情形确实存在,只管对疫情的重视水平已经提到最高,但防护措施依然远没有到达让与确诊病人亲切接触的医护职员完全放心的水平。
“笼罩全身的防护服,医院里基本没有,大多数医护穿着的是通俗医疗大褂,这样的防护依然会将脖子、耳朵等部位露出在外,”Anna说:
“我们院已经有一些医护职员熏染了,我领会的纽约其他医院的情形也都差不多。”
在这样的情形下,医生就只能各自想办法,她的家人从加州给她寄来了几十件防护服和护目镜,其他的医生则依赖一些外界的捐赠。
从病人的情形来看,现在入住该院ICU床位的,基本都是新冠病毒熏染患者,真正让Anna忧郁的,却不是ICU内病人的情形,而是因熏染新冠病毒而入住通俗病房的病人。
“ICU内的病人已经受到亲切考察,该上的仪器、该用的药物也都用了,”Anna说,“反而是通俗病房的病人,虽然看似症状稍微,实际上却是最可能发生意外情形的。”
就在上周,一名约莫40岁不到的男性患者在被确诊新冠病毒阳性后,由于呼吸不畅,被建议留在该院通俗病房考察,在上了呼吸机后,血氧含量能够连续稳定在正常值以上, 也并没有泛起任何其他症状,但在入院的当晚,这位患者独自起身上洗手间,随手摘了呼吸面罩。
一位护理职员发现这名患者许久都没有从洗手间内出来,闯进去发现该病人早已躺在地上人事不省多时。
“我们立即对他进行了心肺苏醒抢救,但最后照样没能挽回。”Anna说。
另外有一位由于要做骨折手术而入院的病人,在检查时被意外发现该患者的两肺已经所有发白。
“若是不是由于骨折入院,这个病人甚至都发现不了自己已经是新冠重症晚期。”Anna说。
在ICU内待久了,天天都履历着与死神争取生命的磨练。有一名病人刚满26岁,由于有先天的肌萎缩,入院的当天就直接插管,心脏骤停多次。
“好几次救回来了,人又不行了,”Anna说,“反频频复,最终人照样没能挺已往。”
在场的医护职员都哭了,懊恼、疲劳、沮丧的情绪蔓延到病房的每一个角落,无法抢回一个年轻生命的无力感,重重地打击着这里的每一小我私家。
从3月份以来,险些每一天,这里的医护职员都要频频履历这样的煎熬。与身体的疲劳相比,情绪的溃逃更容易击垮一小我私家。Anna说,在已往的一个月里,她已经一小我私家哭过好多次。
“在医院的时刻人多,事情忙,没有时间去剖析情绪上的事,”Anna说,“但当一小我私家回到公寓里,夹杂着一天的疲劳,种种情绪就会涌上来,完全控制不住。”
对于她来说,每一天里最大的慰藉是与远在美国西海岸的家人视频通话,每一次会跟他们闲聊一些一样平常的噜苏,做了什么菜、孩子又学了什么新东西。Anna从不与他们谈起事情上的事,畏惧家人忧郁。
从小我私家的感受来看,她说现在纽约的疫情并没有泛起显著的回落迹象,但幸亏纽约人也最先越来越重视。
“人人最先自觉遵守政府划定的居家隔离等措施,出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戴上了口罩。”Anna说;
“若是根据疫情在中国的生长规律来推算,3月份的纽约相当于1月份的武汉,4月份进入岑岭相当于武汉的2月份,希望接下来疫情能够有所好转。”
“想起另有不到100天就能与家人团圆,是我现在每一天支持下去的最大动力。”Anna说。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潜望》栏目,作者:纪振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allart.com.cn//cms/2020/0415/1529.html